你是不是也这样,手机里躺着两段,甚至好几段视频,单独看,都觉得挺有意思,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串起来,变成一个更完整、更有看头的东西?一段是你在海边追逐浪花的慢镜头,另一段是你朋友在烧烤摊前笑得像个两百斤的傻子。两段都很好,但它们是孤岛。而我们今天要做的,就是在这两座孤岛之间,搭起一座桥。把两个视频剪辑成一个视频,这件事,说难,它可以是电影工业级别的复杂工程;说简单,它也可以是你窝在沙发里,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乐事。
别被那些复杂的软件界面、一堆听不懂的名词给吓住了。什么“非线性编辑”,什么“渲染”,什么“帧率”,先通通忘掉。今天,我就跟你聊聊,作为一个普通人,怎么从零开始,把这事儿给办了。这更像是一场聊天,而不是一堂课。

首先,咱们得有个“家伙”。是的,你需要一个工具,但别想着用一把塑料小刀去解剖一头大象。工具的选择,决定了你的体验是“享受创作”还是“被软件折磨”。
如果你想在手机上搞定一切,那几乎不用犹豫,直接去下载“剪映”。
这玩意儿,简直就是新手村里送的神器。它的界面逻辑清晰得就像一加一等于二。你把视频A拖进来,再把视频B拖进来,它们就自动肩并肩地排好了队。你想让A在前面,就把A拖到前面。你想让B在前面,就把B拖到前面。就这么简单,把两个视频剪辑成一个视频的核心操作——拼接,就已经完成了90%。
但仅仅是拼接,那叫“合并”,不叫“剪辑”。剪辑的灵魂在于“剪”。
想象一下,你那段海边的视频,开头是不是录了一两秒的地板,或者你手抖了一下?结尾是不是拍到你关摄像头的狼狈动作?这些都是“废片”。在剪映里,你选中这段视频,两头就会出现白色的框框,像拉窗帘一样,把这些多余的部分“拉掉”。你朋友那段傻笑的视频也一样,找到他笑得最灿烂、最自然的那几秒,把前后都裁掉。这个过程,特别解压。就像在修剪一盆心爱的绿植,把枯枝败叶都剪掉,剩下的就是精华。
如果你想在电脑上,稍微进阶一点点,选择就多了。
先别碰那些好莱坞大神用的家伙,比如Premiere Pro(我们都叫它PR)或者Final Cut Pro。它们很强,但对于我们今天这个小目标来说,属于“杀鸡用牛刀”,而且PR那家伙还得按月“上供”,肉疼。
我个人强烈推荐两个选择:一个是“剪映的电脑版”,操作逻辑和手机上几乎一模一样,无缝衔接,而且用鼠标操作比用手指头精准多了,屏幕也大,眼睛舒服。另一个,是“达芬奇”(DaVinci Resolve)。你没听错,这软件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,但它有个功能齐全的免费版!免费!而且强大到可以用来做电影。当然,我们初期只用它1%的功能就足够了。
在电脑上操作,感觉就不一样了。你会看到一个叫“时间线”的东西,那是一条长长的轨道。把两个视频剪辑成一个视频,就好像在这条轨道上铺设铁轨。你把视频素材(就是你拍的那些片段)从素材库里,像拎箱子一样,“Duang”地一下扔到时间线上。视频A是一段铁轨,视频B是另一段。它们就这么首尾相连了。
现在,我们来聊聊那座“桥”——转场。
两个视频硬生生地接在一起,有时候会很突兀,像说话说到一半卡壳了。这时候就需要“转场”。
最简单、最常用、也最高级的转场,就是“无转场”,也就是直接切换。我们叫“硬切”。前一个画面结束,后一个画面立刻开始。只要你剪辑的点找得准,硬切是最有力量感的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加点“特效”。比如“叠化”,就是前一个画面慢慢消失,后一个画面慢慢出现,它们俩在中间会有一个短暂的重叠。这种感觉很温柔,适合用在抒情、回忆的片段里。比如,从你现在的样子,叠化到你小时候的照片视频,那种时光流转的感觉,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软件里通常会给你一大堆花里胡哨的转场,什么翻页、擦除、电影卷片……我的建议是:慎用!尤其是新手,很容易觉得这些很酷,然后给每个镜头都加上不一样的转场,最后出来的视频就像一个PPT课件,眼花缭乱,廉价感十足。记住,好的剪辑是让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。
接下来说点更重要的,声音。
声音是视频的半条命,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。
你把两段视频拼好后,播放一下听听。是不是海边的风声特别大,把你说话的声音都盖住了?是不是烧烤摊那边人声嘈杂,听不清你朋友在笑什么?
这时候,你需要给视频的“听觉”做个手术。在剪辑软件里,视频和音频通常是分开的轨道。你可以单独调整每一段视频的原声大小。把风声调小一点,把人声拉大一点。如果有一段声音完全没用,甚至可以把它“静音”,彻底删掉。
然后,铺上一层背景音乐(BGM)。这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步。一首合适的BGM,能立刻奠定整个视频的基调。欢快的、忧伤的、激昂的、宁静的……音乐一响,视频的情绪就活了。你那段海边的视频,配上一首轻快的Ukulele小曲,就是阳光假日的Vlog;配上一首恢弘的交响乐,就是探索自然的纪录片。把两个视频剪辑成一个视频,绝不仅仅是画面的拼接,更是情绪的嫁接。
最后,就是输出了。
也叫“导出”或“渲染”。这就是把你所有操作——拼接、裁剪、转场、调音——打包成一个我们平时在手机上能看的MP4文件的过程。通常选择1080P分辨率,格式选MP4,就足够了。点击“导出”,然后就去泡杯茶,等待你的第一个作品“出炉”。
看到这里,你可能觉得,哦,原来就这么几步。是的,技术上,就是这么几步。但真正让一个视频变得有趣的,是技术之外的东西。是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视频剪辑成一个视频?
你想表达什么?是想通过海边和烧烤摊的对比,展现生活的动与静?还是想通过镜头的衔接,讲述一个从孤独到相聚的故事?
剪辑的本质,是选择和排序。你选择留下哪些画面,放弃哪些画面,你把它们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,最终决定了你的视频在对观众说什么。它是一种语言。
所以,别怕,大胆去剪。你第一次的作品可能很粗糙,转场可能很生硬,配乐可能不搭调。没关系。就像你第一次学写字,笔画也是歪歪扭扭的。但只要你开始动手,把那两个孤零零的视频片段连在一起,你就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。你已经是一个创作者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5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