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知道,你现在可能正对着一堆乱七八糟的视频素材发愁。手机里拍的,相机里导的,甚至还有网上扒下来的……它们就那么静静地躺在文件夹里,而你,满脑子都是一个宏伟的构想,却不知道那该死的第一步怎么迈出去。电脑上怎么做视频剪辑?这问题,听起来像个巨大的、黑漆漆的山洞,你站在洞口,只觉得深不可测。
别慌,真的。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简单,也比你想象的要……复杂。矛盾吧?但这就是剪辑。

咱们先不聊软件,不聊什么“帧率”“分辨率”,那些技术参数是工具,不是灵魂。你首先要搞明白一件事:剪辑,说白了,就是在讲故事。哪怕你只是想剪个宠物卖萌的短视频,那也是一个“我家狗子今天又干了什么蠢事”的故事。有了这个“故事核”,你手里的那些零散片段才有了被串起来的理由。没有故事,再华丽的转场、再牛的特效,都只是在炫技,空洞,乏味。
好了,心态摆正了。我们来聊聊吃饭的家伙——剪辑软件。
这玩意儿,水可深了。各种大神推荐五花八门,听得你云里雾里。我的建议是,别听那些一步到位直接上“行业标准”的鬼话。对于一个刚摸到门边的人来说,那不叫学习,叫劝退。
如果你是纯纯的小白,就想快速出个片儿发朋友圈、发抖音,别犹豫,直接上剪映专业版。对,就是那个手机App的电脑版。别觉得它“low”,它简直是新手村的屠龙宝刀。界面直观得像看图说话,素材拖进去,字幕自动识别,BGM一键踩点……它把所有复杂的东西都帮你打包好了,你只需要关注你的“故事”本身。当你用它剪出第一个像模像样的视频时,那种成就感,是让你能继续走下去的最强燃料。
如果你有点追求,不满足于模板化的东西,而且……预算有限。那么,请记住这个名字:DaVinci Resolve,中文名叫达芬奇。这家伙是个怪物。它的免费版,功能就已经强大到能吊打市面上很多付费软件了。特别是它的调色功能,那不是“功能”,那是“魔法”。你见过那种电影里,氛围感拉满的色调吗?用达芬奇,你也能做出来。当然,它是有门槛的。它的界面更专业,逻辑更严谨,你需要花点时间去啃一啃教程。但相信我,一旦你跨过了那个坎,你会发现一片新大陆。那种把一段平平无奇的灰暗视频,调成夕阳下温暖油画的感觉,爽!
如果你打算把这事儿当个正经的爱好,甚至想接点小活儿,那就可以看看“两大巨头”了:Adobe Premiere Pro(我们都叫它PR)和Final Cut Pro(FCPX,苹果用户专享)。PR像一个功能齐全的瑞士军刀,它能干任何事,真的,任何事。配合Adobe全家桶(比如AE做特效,AU处理音频),简直是无所不能。它的缺点就是……有点臃肿,对电脑配置要求高,而且订阅制嘛,肉疼。FCPX则是苹果生态下的优雅舞者,优化极神,操作丝滑,磁性时间线的设计用惯了就回不去。但它也像苹果的其他产品一样,封闭,有个性。
我的建议是:从剪映开始,找到乐趣;然后去达芬奇里探索专业和深度;最后根据你的电脑系统和工作需求,决定是否投奔PR或FCPX的怀抱。
软件有了,怎么“剪”?
别被那些复杂的教程吓到。视频剪辑的核心流程,万变不离其宗,就那么几步:
整理素材(极其重要!) :这是最枯燥,但也是最决定你后续工作体验的一步。把视频、音频、图片、音效分门别类放好。别把所有东西都扔在一个文件夹里,不然项目一大,你找个素材能找到地老天荒,那种烦躁感足以摧毁你所有的创作热情。给素材改个名,标个记号,像个图书管理员一样。
粗剪(庖丁解牛) :把所有能用的素材,一股脑地扔到 时间线 上。然后,开始“砍”。对,就是用你手里的“刀”(快捷键C,Cut),把那些废话、NG镜头、抖动得没法看的部分,统统砍掉。别心疼。这个阶段的目标,就是把一个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素材,砍成一个只有精华的故事骨架。
精剪(添砖加瓦) :现在你的时间线上,应该只剩下故事的主干了。接下来,就是调整顺序,让叙事更流畅。思考一下,这个镜头放在前面好,还是后面好?这里是不是节奏太拖沓了?是不是需要加一个空镜( B-roll )来交代环境,或者掩盖一下主镜头切换的跳跃感? B-roll 是宝藏,它是你视频质感的关键。主线故事说累了,切个相关的优美空镜,喘口气,观众也会觉得舒服。
上“调料”(声色犬马) :视频的骨肉已经丰满了,现在要给它穿上华丽的衣服。
- 音乐和音效 :音乐是情绪的放大器。一段平淡的画面,配上合适的BGM,感觉立刻就出来了。别忽略 音效 !一个开门的吱呀声,一阵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,能让你的视频瞬间“活”过来。去网上找一些无版权的音乐和音效网站,你的宝库。
- 调色 :就像我前面说的,这是魔法。不求你立马调出电影感,但至少,把不同设备拍出来的素材,颜色统一一下,让白平衡看起来正常。稍微拉高一点对比度和饱和度,整个画面就会精神很多。这就是从“记录”到“作品”的蜕变。
- 字幕和特效 :字幕是信息的补充,别做得花里胡哨,清晰易读是第一原则。至于转场特效,少即是多。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恨不得每个镜头切换都加上一个酷炫的翻页、叠化、闪光。相信我,最常用也最高级的转场,就是“切”(Cut),干脆利落。
导出(功德圆满) :设置好分辨率、帧率,选择一个合适的格式(通常是H.264编码的MP4),然后,点击那个“导出”按钮。听着风扇狂转的声音,看着进度条一点点前进,这是一种夹杂着期待和焦虑的独特体验。
整个过程,就是这样。它像在搭积木,也像在烹饪。你需要耐心,需要审美,更需要不断地尝试。别怕犯错,剪辑就是一个不断“撤销”再“重做”的过程。你剪辑的第一个视频,现在回头看,可能烂到不忍直视。但那又怎样?那是你亲手创造的,独一无二的“烂”。
从这个“烂”开始,你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被讲述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51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