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今天聊的,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电影理论,就是一件事,一件所有剪辑师,从小白到大神,每天都要面对的灵魂拷问:怎样剪辑视频里不要的部分。
说真的,这活儿听起来简单,不就是“咔嚓”一剪刀的事儿吗?但你信我,这里面的门道,比你想象的深得多。它不是删除,它是雕塑。你手里那坨原始素材,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或者说,更像一块夹杂着大量泥沙的矿石。你的任务,就是把那些泥沙、杂质,所有“不要的部分”,剔除得干干净净,让里面的“金子”闪闪发光。

第一阶段:大刀阔斧,杀伐果断的粗剪
拿到素材,千万别急着去调色、去加什么花里胡哨的特效。求你了,先冷静。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就是粗剪。
什么是粗剪?
我的理解是,带着一把四十米长的大砍刀,对着你的时间线,砍掉所有显而易见的废料。别心疼,别犹豫。
- 开机和关机 那几秒晃动、找焦点的镜头?砍!
- 演员还没进入状态,在旁边玩手机、清嗓子的片段?砍!
- 一句话说错了,NG了好几次,保留最好的一条,剩下的?通通砍掉!
- 一个长镜头,中间有长达十几秒的 垃圾时间 ,比如等个人、等个车?毫不留情地砍!
这个阶段的目标非常纯粹:把故事的骨架先搭起来。你只需要把可用的、叙事主线清晰的片段,按照大致的顺序拼接在一起。这时候的片子,会非常粗糙,跳跃感极强,甚至有点惨不忍睹。别怕,这太正常了。这就好比你建房子,先把承重墙和房梁立起来,至于墙皮是不是光滑,窗户有没有擦干净,那都是后话。
记住,粗剪阶段,你的心态应该是“断舍离”大师。任何让你有一丝一毫犹豫“这段好像没啥用”的镜头,先扔进垃圾桶再说。真的需要,后面再捡回来也不迟。
第二阶段:拿着手术刀,精雕细琢的精剪
粗剪之后,你得到了一条勉强能看的时间线。现在,好戏才真正开始。把你的大砍刀换成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我们要开始做“微创手术”了。这一步,处理的是那些隐藏在细节里的“赘肉”。
1. 消灭恼人的语气词和无效停顿
“嗯…” “啊…” “那个…” “这个…” 这些词在日常对话里很正常,但在视频里,它们是节奏的终结者,会让观众瞬间出戏,觉得内容拖沓冗长。
你的任务,就是像个侦探一样,把它们一个个揪出来,然后“咔”地剪掉。剪的时候要特别小心,注意前后语句的衔接。有时候,你剪掉一个“嗯”,可能会让前后两个字的音调连在一起变得很奇怪。这时候,你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波形节点,让剪辑点“藏”在无形之中。
还有那些不必要的停顿。有时候,一个恰到好处的停顿是情绪的催化剂。但大多数时候,过长的停顿只会消磨观众的耐心。你需要凭感觉去判断,这里的停顿是“黄金”,还是“垃圾”?如果是垃圾,那就缩短它,让对话的节奏更紧凑。
2. 驯服呼吸声,打造“呼吸感”
这是一个很多人会忽略,但高手绝对会死磕的细节。过大的、突兀的呼吸声,尤其是在录制口播、播客内容时,会显得非常不专业。
但,你又不能把所有呼吸声都剪掉!完全没有呼吸声的讲话,会像机器人一样,缺乏生命力,听起来会让人喘不过气。正确的做法是,保留那些自然的、轻微的换气声,这能营造一种呼吸感,让观众感觉你就在他耳边说话。而对于那些又长又响的喘气、倒吸气,就要毫不犹豫地降低音量,或者用前面一小段环境音来覆盖它。
3. J-Cut 与 L-Cut:让转场丝般顺滑的魔法
当我们剪掉一段视频的中间部分时,画面会“跳”一下,这就是所谓的“跳切(Jump Cut)”。有时候我们刻意用它来制造一种快速、活泼的效果。但大多数时候,我们希望转场是平滑的、不易察觉的。
这时候,J-Cut和L-Cut就该登场了。
- L-Cut :画面先切换到下一个镜头,但上一个镜头里的声音还在继续。想象一下,一个人正在说话,画面切到了他正在描述的那个东西,但他的画外音还在。
- J-Cut :下一个镜头的声音先于画面进来。比如,你正看着街景,突然听到了餐厅里的嘈杂声和刀叉声,过了半秒,画面才切进餐厅里。
这两种技巧,本质上就是声画分离。它们打破了声音和画面必须同步切换的死板规则,让剪辑变得灵动起来。通过让声音或者画面“先行一步”,观众的注意力被巧妙地引导,转场就变得自然而然,那些被你剪掉的“不要的部分”,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。
第三阶段:节奏为王,感受流动的时间魔法
剪辑到最后,你会发现,你剪掉的不仅仅是“不要的画面”或“不要的声音”,你剪的是时间。
一段视频的节奏感,几乎完全是由剪辑决定的。
想想看,一部动作片,为什么打斗场面让人血脉喷张?因为剪辑师用了大量的短镜头,快速切换,一个镜头可能只有零点几秒,信息密集地轰炸你的眼球。而一部文艺片,为什么能让你沉静下来?因为它有大量的长镜头,缓慢的节奏,给你留足了思考和感受的空间。
所以在剪掉“不要的部分”时,你心里必须有杆秤,这杆秤就是节奏。
- 这段内容我想让它快起来吗?那就多剪几刀,把所有多余的帧都去掉,让动作和对话之间无缝衔接。
- 这里我想让情绪沉淀一下吗?那就刻意保留一两秒的空镜,或者一个人物沉默的特写,让时间在这里慢下来。
所以,你看,怎样剪辑视频里不要的部分,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“选中,删除”。它是一个系统的、充满创造性的过程。从粗剪的果断,到精剪的细腻,再到对节奏的掌控,每一步都是在为最终的作品注入灵魂。
别再把剪辑看成是技术活了。它是一门艺术,一门关于“舍弃”的艺术。真正的大师,不是知道什么该保留,而是知道什么该舍弃。你剪掉的那些“废料”,和最终留下的精华一样,共同成就了你的作品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4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