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,有过那么几个抓狂的瞬间?
就为了剪一小段音频。可能是想给手机换个新潮的铃声,截取歌曲最嗨的那一段;也可能是做个PPT,需要把一段采访录音里“嗯嗯啊啊”的废话给切掉;再或者,就是个心血来潮的视频博主小白,想给自己的Vlog配上一段恰到好处的BGM。

然后呢?第一反应,上网搜。
搜出来的结果,简直是群魔乱舞。要么是体积巨大、界面复杂得像飞机驾驶舱的专业软件,光是看着那些按钮和音轨,我的CPU就先开始啸叫了。我寻思着,不就是剪个音频吗?犯得着请这么大一尊佛回来?下载安装一条龙,半小时没了,打开软件,懵圈半小时,教程再看半小时……黄花菜都凉了。
要么,就是各种打着“免费”旗号,实则浑身是广告和捆绑软件的“小工具”。你一不留神,电脑右下角就开始给你弹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广告,浏览器主页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。剪出来的音频,音质被压缩得惨不忍睹,甚至还给你强行加上了水印。这哪是剪辑,这简直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当代寓言。
我就不信了。在这个时代,想干点最基础的、最简单的音频裁剪,就非得这么折腾吗?
就在我几乎要放弃,准备用手机录屏功能来“曲线救国”的那个下午,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被微软藏得极深,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“秘密武器”。这个发现,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自家后院挖到了宝藏。
这个宝贝,就藏在你的Windows系统里。是的,你没听错,它就是window自带音频剪辑功能。它压根不需要你下载任何东西,它一直都在,安静地躺在你的开始菜单里,等待着被唤醒。
它的名字,说出来你可能会笑,因为它极具迷惑性——它叫“视频编辑器”。
对,一个视频编辑器。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愣住了,心想这跟音频有半毛钱关系?但生活经验告诉我,很多好东西都喜欢玩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把戏。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点了进去。
接下来的操作,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你一直用一个复杂的开瓶器费劲地开啤酒,突然有一天发现瓶盖是拧开的。
来,别眨眼,我带你走一遍这个“非主流”但极其高效的流程,让你彻底告别那些臃肿的第三方软件。
第一步:召唤“视频编辑器”
别去控制面板里找,也别去设置里翻。最简单粗暴的方法:直接点击屏幕左下角的“开始”按钮,或者按一下你键盘上的Windows徽标键,然后直接用键盘输入“视频编辑器”这几个字。看到了吗?那个蓝色的、像场记板一样的图标,就是它了。点它!
第二二步:假装你要剪视频
打开之后,界面干净得不像话。没有广告,没有弹窗,清爽!点击“新建视频项目”,它会让你给视频起个名字,随便起,比如“我的第一个铃声”、“干掉废话”之类的,纯粹是为了自己好记。
然后,你会看到一个叫“项目库”的区域。关键的一步来了,也是最反直觉的一步:咱们得先“骗”一下这个软件。你随便从电脑里拖一张图片进去,任何图片都行,一张黑的、白的、风景的、你家猫的……都行。然后把这张图片从项目库拖到下面的“情节提要”里。
为什么这么做?因为它的核心逻辑是“视频”,没有画面它不干活。我们给它一张图,就是为了让它有个“载体”,让它以为我们真的要剪视频。这张图的时长默认是3秒,你可以拖动它的边缘,把它拉长,拉到跟你准备剪辑的音频差不多长就行。
第三步:真正的王牌——“自定义音频”
好了,准备工作就绪。现在,请把目光移到界面的右上角,你会看到几个选项,其中一个就是“自定义音频”。
就是它!这四个字,就是我们通往新世界的大门。点下去!
一个全新的窗口弹了出来。左边是你的音频文件列表,右边是一条长长的音轨时间线。点击“添加音频文件”,把你想要剪辑的那首歌、那段录音,给它导进来。
第四步:动手!像切黄油一样顺滑
音频加载进来后,你会看到一条蓝色的波形图出现在时间线上。下面有两个小小的滑块,一个控制开头,一个控制结尾。
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。
你想从哪里开始,就把左边的滑块拖到哪里。你想在哪里结束,就把右边的滑块拖到哪里。整个过程,丝般顺滑,没有任何卡顿。你可以一边拖动,一边点击播放按钮试听,精确到毫秒。这不比那些专业软件里用鼠标去小心翼翼地框选区域要直观一百倍?
这简直就是傻瓜式操作的天花板!就像拉窗帘一样,拉到哪儿,光就照到哪儿。需要的部分留下来,不需要的就关在“窗外”。“咔嚓”一刀,干净利落。没有复杂的淡入淡出选项(当然,它也提供了简单的音量调节),没有乱七八糟的音效插件,它只做一件事,就是精准地裁剪。
而对于90%的我们来说,这,就足够了。
第五步:收工,导出!
剪辑满意了?点击“完成”。软件会回到主界面。这时候,别忘了,我们本质上是在做一个“视频”。所以最后一步,是点击右上角的“完成视频”。
它会问你视频质量,选个“中”或者“低”就行了,因为我们根本不在乎那个画面,我们只要声音。然后点击“导出”。
你会得到一个MP4格式的视频文件。
“等等!”你可能会说,“我要的是MP3,不是MP4啊!”
别急,最后一步了。把这个MP4文件的后缀名,直接从“.mp4”改成“.m4a”。是的,你没看错,直接在文件名上改。改完之后,它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音频文件,绝大多数播放器和手机都能完美识别。如果你非要MP3格式,网上有无数的在线格式转换工具,把这个M4A文件拖进去,一秒钟就能变成MP3。这个过程,总比下载一个几十上百兆的软件要快得多吧?
至此,整个window自带音频剪辑的流程就全部走完了。
回过头来看,我们发现了什么?
我们发现了一个完全免费、无需安装、界面干净、操作极其简单的音频剪辑方案。它可能不是最专业的,但它绝对是最便捷、最没有负担的。它就像是瑞士军刀里的那个小剪刀,虽然比不上裁缝的大剪子,但用来剪个线头、开个包装,却是最顺手、最快的。
我们常常陷入一种“灯下黑”的困境。总觉得强大的功能一定需要复杂的工具来实现,于是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苦苦寻觅,却忽略了系统本身为我们提供的、那些朴实无华却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。
微软把这个功能藏在“视频编辑器”里,也许是个无心之失,也许是产品逻辑上的某种考量。但对于我们这些善于发现的用户来说,这就像一个有趣的彩蛋,一个隐藏的游戏关卡。
所以,下次当你再需要剪辑一段音频时,别再急着打开浏览器了。先冷静一下,想想你电脑里那个被你冷落已久的“视频编辑器”。它一直在那里,等待着你用一种全新的、充满创造力的方式去“误用”它,然后,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3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