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视剪辑入门保姆级教程:从零开始,快速剪出你的第一支大片!

你是不是也这样?刷着短视频,看着那些电影解说,或是B站上某个大神做的混剪,心里痒痒的,一句“卧槽,牛逼”脱口而出,紧接着就是,“这玩意儿……要是我也能做出来就好了。”

别“要是”了,朋友。今天,我就把话撂这儿,影视剪辑入门这事儿,真没你想的那么玄乎。它不是什么需要天赋异禀、闭关修炼十年的绝世武功。它更像学做菜,一开始你可能只会西红柿炒鸡蛋,但只要你愿意动手,多练几次,迟早能整出一桌满汉全席。

影视剪辑入门

咱们先不聊那些什么花里胡哨的软件、复杂的理论。我想先跟你聊聊一个更根本的东西——你的“剪辑脑”。很多人一上来就问,我该学哪个软件?Pr还是FCPX?我告诉你,这问题问得,就好像一个想学画画的人,上来就纠结是用德国的画笔还是日本的画笔。工具是重要,但它永远是第二位的。

第一位的是什么?是讲故事的欲望

剪辑的本质,从来不是把一堆视频片段粘在一起。那是拼接,不是剪辑。剪辑的灵魂,是用镜头语言去讲一个故事,去传递一种情绪。你拍了你家猫打哈欠的十个片段,你是想表现它的慵懒可爱,还是想吐槽它吃了睡睡了吃的猪猪生活?你的目的,决定了你会留下哪个片段,用什么样的音乐,配上什么样的文字。这,就是最原始的剪辑思维

所以,在打开任何软件之前,先问问自己:我想表达什么?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点,比如“今天的晚霞真美”,都行。带着这个核,你再去挑素材,剪辑的思路一下就清晰了。

好,心态摆正了,咱们来说说“家伙事儿”。

新手村,我求你了,别一上来就去啃Premiere Pro (Pr)或者达芬奇 (DaVinci Resolve)这种史诗级难度的BOSS。它们很强,非常强,是工业级的标准。但对于一个刚出新手村的你来说,那复杂的界面、成百上千的功能,只会在三分钟内把你劝退,让你觉得“我果然不是这块料”。

听我的,手机端就从剪映开始,电脑端也有桌面版。它为什么是神?因为它把那些复杂的功能,用一种极其直观、甚至有点“傻瓜”的方式呈现给你了。拖拽、分割、加音乐、加字幕……基本上就是哪里不会点哪里。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,获得“我剪出了一个视频”的正向反馈。这种成就感,比什么都重要,它会推着你继续走下去。

等你用剪映已经玩得滚瓜烂熟,觉得它束缚了你的想象力,那时候,再去挑战Pr、达芬奇,你会发现,哦,原来这些功能在剪映里叫这个,在这里是那个,底层逻辑是通的!这才是正确的升级打怪路径。

现在,软件有了,我们来走一遍最最基础的剪辑流程,就当是炒一盘最简单的菜。

第一步:备菜——素材整理这是最枯燥,也最最最重要的一步!把你拍的所有视频、准备用的图片、音乐、音效,全都分门别类地放好。别一股脑全堆在桌面上。建文件夹,给素材重命名,比如“猫咪吃饭-近景”、“猫咪吃饭-远景”。相信我,这个习惯会让你在后面的工作中感激涕零。否则,当你的时间线上有几十上百个片段时,找一个素材能找到你怀疑人生。

第二步:下锅乱炖——粗剪别管细节!别管卡点!别管转场!打开你的剪辑软件,新建一个项目,然后像搭积木一样,把你觉得“好像能用”的片段,按照你脑子里故事的大致顺序,扔到时间线上。这个阶段的目标只有一个:把故事的骨架搭起来。从头到尾能看,能大致明白讲了个啥,就行了。要快,要粗糙,要凭直觉。

第三步:精雕细琢——精剪现在,才是见真功夫的时候。粗剪是骨架,精剪就是往上填肉、塑形。你需要一遍遍地看你的粗剪版本,然后问自己:* 这里的节奏是不是太慢了?要不要剪掉几秒?* 这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接得上吗?是不是有点跳?* 这个地方如果切到音乐的重拍上,会不会更有冲击力?

这就是剪辑师的核心工作:控制节奏。一个好的剪辑,就像一首好歌,有起有伏,有呼吸感。有时候,多一帧都嫌多,少一帧就味道不对。这需要你反复地去拖动、去剪切,去感受那种微妙的变化。别怕麻烦,好作品都是磨出来的。

第四步:调味——声音和色彩我要大声疾呼:声音是剪辑的灵魂!声音是剪辑的灵魂!声音是剪辑的灵魂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一段平平无奇的画面,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(BGM)和音效(SFX),瞬间就能化腐朽为神奇。你剪一个悲伤的故事,配个喜庆的音乐,观众只会觉得你疯了。声音是用来引导情绪的,千万不能忽视。去找找那些电影的音效库,一个简单的开门声、风声,都能让你的视频质感飙升。

然后是调色。调色不是让你加个网红滤镜就完事了。它是给画面“化妆”。基础的色彩校正是让画面看起来正常、干净,比如白平衡别跑偏。进阶的色彩分级则是创造氛围,比如把色调调得偏蓝、偏冷,来表现一种疏离感;调得偏黄、偏暖,来表现一种温馨感。新手可以先从软件自带的LUT(色彩查找表)开始尝试,感受不同色调带来的不同情绪。

第五步:装盘——字幕和导出加上必要的字幕,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内容。注意,字幕的排版和字体也是审美的一部分,别用那些花里胡che的艺术字,除非你的视频是上世纪的KTV风格。最后,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和格式,导出你的作品!

恭喜你,你的第一个视频,诞生了。

它可能很粗糙,可能有很多瑕疵,可能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。没关系。这太正常了。所有人的第一个作品都是这样的。关键在于,你从头到尾走完了一遍流程。你不再是一个只会惊叹“哇,好厉害”的旁观者,你成了一个创作者。

接下来,你要做的,就是不断重复这个过程。同时,大量地去看,去分析。这个“看”,不是娱乐,而是拉片。看到一段你觉得特别牛的剪辑,停下来,一帧一帧地倒回去看。他是怎么转场的?他为什么在这里切?他的音乐是在什么时候进来的?把这些技巧,像小偷一样,“偷”过来,用到你自己的作品里。

影视剪辑入门的门槛,真的只是一层窗户纸。捅破它的,不是多牛的电脑,也不是多贵的软件,而是你那颗“我也想试试”的心,和你愿意为之付出的时间和耐心。

所以,别再犹豫了。现在,就打开你的手机相册,找出最近拍的几段视频,开始你的第一次“乱炖”吧。你的大片之路,就从这个有点笨拙,但充满勇气的开始,启程了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271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2-12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