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候,你点开一个集锦,不是为了看什么胜负,也不是为了研究什么战术。你就是想看点儿纯粹的东西。那种让你从椅子上猛地站起来,嘴里不自觉地喊出几个脏字的玩意儿。而当视频的标题是“杜兰特超燃剪辑”时,你就知道,这种时刻要来了。
那是什么感觉?

是篮球划过长空,带着一丝决绝,然后“唰”的一声,像利刃割开丝绸。是防守者已经把手封到了他脸上,踮着脚尖,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弹跳和臂展,却依然只能成为那副绝美画作里最无奈的背景板。
这就是杜兰特。这就是凯文·杜兰特。
我们总说“无解进攻”,这四个字,在联盟里被用滥了。但只有用在KD身上,你才觉得它被安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。他的无解,不是哈登那种节奏变换的魔法,也不是库里那种颠覆篮球常识的三分雨。杜兰特的无解,是一种更原始、更古典、也更令人绝望的暴力美学。
想象一下这个画面:一个身高接近七尺的长人,拥有着后卫般丝滑的运球技术。他可以大幅度的交叉步变向,可以胯下,可以背后,那球就像黏在他手上一样。当他对上一个比他矮小的后卫,他可以直接原地起跳,用身高完成碾压;当他对上一个和他差不多高的内线,他又可以用速度和技巧一步过掉。
这根本就不是一道选择题,这是一道无解的证明题。
而他最致命的武器,那个让无数防守者午夜梦回的招式——干拔跳投。
我的天,那个干拔跳投。那根本不讲道理。你见过螳螂捕蝉吗?杜兰特的投篮就像那只螳螂,身体舒展到极致,两条长臂高高举起,篮球在最高点被轻轻拨出。整个动作,从运球到起跳再到出手,流畅得像一首诗,但对防守者来说,那就是一纸死亡通知书。
你看那些杜兰特超燃剪辑,会发现一个共同点:防守他的人,脸上都写满了“我已经尽力了”。真的,他们尽力了。他们贴身了,他们预判了,他们起跳了。但没用。在杜兰特那变态的身高臂展和无敌的投篮手感面前,所有的防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他就是死神。
这个外号太贴切了。他不是那种从比赛一开始就狂砍50分的球员,他更喜欢在比赛最焦灼、最令人窒息的第四节,当所有人都精疲力尽,当每一次出手都重若千钧时,站出来。他会用一个最简单,也最无情的方式——通常就是一个迎着防守的干拔——来终结比赛。没有多余的庆祝,甚至脸上都没有太多表情,只是默默地看着篮球入网,然后转身回防。那种冷酷,那种杀手本色,让人不寒而栗。
我永远忘不了他在勇士时期,总决赛面对勒布朗·詹姆斯,几乎在同一个位置,连续两年投进的那个关键三分。全世界都知道他要投,勒布朗也防到了极致,但球还是进了。那一刻,你感受到的不是篮球的胜负,而是一种宿命感。仿佛死神挥动了他的镰刀,一切就已经注定。
当然,围绕着他的争议也从未停止。离开雷霆,加盟勇士,那被无数人唾骂的“最艰难的路”。后来在篮网的纷纷扰扰,再到如今的太阳。他的职业生涯,就像一部充满转折和争议的大片。
可这又怎样呢?
当我们抛开那些场外的故事,抛开那些所谓的“忠诚”与“背叛”的标签,回到篮球本身,回到那个杜兰特超燃剪辑里,我们看到的,是一个将得分艺术演绎到极致的男人。他的每一次跳投,每一次突破,都是对这项运动最纯粹的献礼。
他不是完美的领袖,甚至性格上有些敏感和脆弱。但作为一名得分手,他几乎是完美的。你甚至会觉得,上帝在创造一个篮球运动员时,是不是不小心把所有关于得分的天赋点,全都加在了杜兰特一个人身上。
所以,下次当你觉得生活有点无聊,或者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的时候,去搜一下“杜兰特超燃剪辑”。
去看他如何在人群中闲庭信步般地完成跳投。去看他如何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运球晃倒对手。去看他在比赛最后时刻,接管一切,化身死神的冷酷模样。
你会被那种纯粹的力量和美感所震撼。那是一种超越了胜负的魅力,是一种将天赋、努力和偏执融为一体的得分艺术。那是属于凯文·杜兰特的,独一无二的篮球之道。他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所有人都喜欢的英雄,但他绝对是那个,当你提起“谁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得分手”时,你永远无法绕开的名字。
看着他现在依然能在场上用同样的方式得分,你会觉得,时间好像在他身上流逝得特别慢。那柄死神的镰刀,依旧锋利如初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1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