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说起EDIUS怎么剪辑视频,我脑子里冒出来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,而是一股子踏实劲儿。这年头,人人都跟你聊达芬奇的调色多牛,PR的生态多好,FCPX的磁性时间线多丝滑。可真正在一线干活,尤其是做新闻、做专题片、做婚庆快剪的,你会发现,很多人最后还是默默打开了那个界面有点“复古”的EDIUS。
为啥?就一个字,快。两个字,稳定。

它就像你手里一把用了多年的老钳子,可能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电子功能,但夹东西就是稳、就是准,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。你把一堆乱七八糟、编码各异的素材,什么手机拍的、相机录的、网上下的,一股脑扔进去,它连眼睛都不眨一下,直接就能实时流畅剪辑。就凭这一点,PR用户得羡慕哭。
好了,废话不多说,咱们直接开整。别怕,这玩意儿没那么玄乎。
第一步:心脏手术前的准备——新建工程
别小看这一步,这是地基。地基歪了,后面楼盖得再漂亮也得塌。
打开EDIUS, 文件 -> 新建 -> 工程 。弹出来的窗口,你先别慌。看那几个关键参数:
- 视频预设 :你就把它理解成一个模板。你要做1080P 50i的,还是4K 25p的?在这里选好。大部分情况下,选
HD 1920x1080 25p或者50i就够用了。25p电影感强一点,50i画面更流畅,看你素材和最终要输出的平台。 - 帧速率 :这个必须跟你拍摄的素材主体保持一致!你拍的是25帧,这里就选25帧,千万别乱搞,不然画面会抽搐。
设置好了,给你的工程起个名,找个地方存好。强烈建议,建一个总文件夹,里面再分“工程文件”、“素材”、“音频”、“输出”这几个子文件夹。我跟你讲,这个习惯能让你在项目后期不至于崩溃。你的素材库乱成一锅粥,神仙也救不了你。
第二步:往锅里下米——导入素材
左上角那个窗口,叫“素材库”,就是你的菜篮子。双击空白处,或者直接把你的素材文件夹拖进去,素材就都进来了。EDIUS的好处就是,它不挑食,什么都能吃。
素材进来了,别急着往时间线上拖。先在素材库里,双击某个视频,它会在左边的预览窗(播放窗口)里打开。你可以按 I 键设置入点(In),按 O 键设置出点(Out)。啥意思?就是预先选好你想要的一段,而不是把一整条都拖到时间线上去“动大手术”。这是专业剪辑师的基操,能极大提高效率。
第三部:上战场!时间线上的“庖丁解牛”
时间线,就是你右下角那个长条区域,那是你的主战场,所有的故事都在这里发生。
把你在预览窗选好的片段,直接用鼠标拖到时间线上,比如V1轨道(视频轨道)。好了,你的第一个镜头就位了。
接下来,就是剪辑的核心操作,也是你问的“EDIUS怎么剪辑视频”这个问题的核心答案:
- 切割(C键) :这是你最锋利的刀。把时间线指针(那条红色的竖线)移动到你想要切开的地方,按下键盘上的
C键,“咔嚓”一下,一段素材就变成了两段。干净利落。想把中间一段不想要的挖掉?前后各切一刀,选中中间那段,按Delete键。 - 移动和拼接 :用鼠标直接拖动时间线上的片段,就可以调整它们的顺序。你会发现片段之间有一种吸力,会自动对齐,这个叫“吸附”,是个好东西,能帮你精准拼接。
- 修剪 :觉得某个片段太长或太短?把鼠标移动到片段的开头或结尾,光标会变成一个红色的括号,按住鼠标左右拖动,就能精确地调整它的长度。这比反复用C键切割要快得多。
- 波纹删除(Ripple Delete) :这绝对是EDIUS的灵魂之一。当你删除时间线中间的一段素材后,会留下一个大窟窿,后面的素材得手动往前拖,烦不烦?用了波纹删除,它会在删除的同时,自动把后面的所有素材往前补位,无缝衔接。快捷键?选中要删的片段,按
Alt + Delete。试试看,你会爱上这个功能的,简直是效率神器。
第四步:加点调料——转场、字幕和特效
纯粹的镜头切换太生硬了,得加点“味精”。
- 转场 :看到“特效”面板了吗?里面有个“转场”文件夹,再点开“2D”,最常用的
叠化就在里面。直接把它拖到两个片段的连接处,一个柔和的过渡就做好了。别玩太多花里胡哨的,99%的情况下,叠化就够了。 - 字幕 :点击工具栏上的
T图标(QuickTitler),就能打开字幕编辑器。打上字,调整字体、大小、颜色,然后保存。这个字幕文件会出现在你的素材库里,像视频素材一样,把它拖到V2轨道(V1轨道上方)就行了。想让字幕什么时候出现,什么时候消失,就拖动它在时间线上的长度和位置。 - 缩放和位置 :想做个画中画?或者把画面放大一点?选中时间线上的某个片段,然后看“信息”面板,里面有“视频布局”选项。在这里,你可以任意调整画面的大小、位置、旋转角度。
第五步:灵魂注入——声音处理
记住一句话:视频的成功,一半在声音。
把你的背景音乐拖到A1、A2等音频轨道上。音乐太响了?看到音轨上那条横线了吗?那是音量线,往下拖,声音就小了。想让音乐在人说话的时候自动变小,说完话再变大?按住 Alt 键点击音量线,可以创建关键帧(小菱形点),通过调整这些点的高低,就能做出音量大小的动态变化,我们管这叫“拉包络线”。
最后一步:出锅!——渲染输出
所有活儿都干完了,总得让人看到成品吧。
按下键盘上的F11键,这是“打印到文件”的快捷键,也就是输出。
弹出的窗口里,左边选择你要输出的格式。现在最通用的就是MP4 (H.264/AVC)。选中它,右边点“导出”。会让你设置一下比特率(码率),码率越高,文件越大,画面越清晰。一般1080P的视频,设置个8000-10000kbps就足够高清了。
给文件起个名字,选好保存位置,点击“保存”,然后就等着进度条跑完吧。EDIUS的输出速度,在业界也是出了名的快。
是不是感觉豁然开朗?EDIUS怎么剪辑视频,其实就是这么个流程:建工程 -> 进素材 -> 时间线剪辑 -> 加特效字幕 -> 调声音 -> 输出。它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概念,一切都非常直给。你不需要最强的电脑配置,也能享受流畅的剪辑体验。
它可能不酷,但它绝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老伙计,一个能让你专注于创作本身,而不是天天跟软件崩溃、卡顿作斗争的生产力工具。上手吧,剪辑的世界,没你想的那么难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0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