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了,咱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用au剪辑音乐这个事儿。别被那满屏的按钮和曲线吓到,说白了,Adobe Audition (AU)这家伙就是一把数字世界的瑞士军刀,一旦你摸清了它的脾气,剪辑音乐就像切菜一样,甚至还能玩出花儿来。
忘掉那些教科书式的开场白,咱们直接上干货,跟着我的思路走,保证你半小时后就能自己上手折腾。

一、 心态要摆正:你是创作者,不是软件操作员
拿到一段音频,别先想着“我该点哪个按钮”。先听,闭上眼睛听。你想要它变成什么样?哪段前奏太长了想砍掉?哪段副歌想重复两次,让情绪炸裂?或者,你想把两首完全不搭界的歌,天衣无缝地拼在一起?
记住,AU只是你的工具,你的耳朵和想法才是灵魂。有了这个前提,我们再来看工具怎么用。
二、 两大核心阵地:“波形”与“多轨”
打开AU,你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这两个模式。这俩玩意儿,决定了你的工作方式。
波形编辑 (Waveform) :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手术室。在这里,你面对的是“单个”音频文件。你想给一句话降噪?想把某个字剪掉?想对整首歌做标准化的音量处理?来这里就对了。 它的操作是“破坏性”的 ,意思是你的修改会直接作用于原始文件(当然可以撤销),非常精细,适合做音频的“微雕手术”。
多轨混音 (Multitrack) :这儿就是你的“音乐厨房”了。你可以把人声、伴奏、鼓点、音效……各种不同的音频文件(轨道)像叠罗汉一样放在一起。想让背景音乐在人声出现时自动变小?想让一个音效从左耳朵跑到右耳朵?想把好几段音频拼凑成一首完整的曲子? 多轨模式就是干这个的 。它的操作是“非破坏性”的,你对轨道上的音频块做任何剪辑、移动、加效果,都不会影响到原始文件,给你无限的反悔空间。
新手剪辑音乐,90%的时间都会待在多轨模式里。所以,直接把你的音乐文件拖进多轨会话窗口,别犹豫。
三、 三板斧走天下:剪切、移动与过渡
在多轨界面,你会看到你的音乐变成了一条长长的波形。接下来,就是最核心的剪辑操作了。工具栏里那么多工具,你只需要先认识这几个“扛把子”:
剃刀工具 (Razor Selected Clips Tool) :快捷键是
R。这是你的屠龙刀。鼠标会变成一把小剃刀,想从哪里切断,就“咔”地一下点下去。一段音频瞬间被分成两段。看到没, 剪辑音乐 的第一步,就是这么简单粗暴。前奏太长?切掉!结尾啰嗦?切掉!中间不想要的部分?前后各切一刀,选中中间那段,Delete键一按,世界清净了。移动工具 (Move Tool) :快捷键是
V。这是你的手。选中你用剃刀切好的任何一段音频,你可以像拖动桌面文件一样,把它随便拖到时间轴的任何位置。想调整两段旋律的先后顺序?拖一下就好了。是不是直观得有点过分?淡入淡出与交叉淡化 :这可是让你的剪辑听起来“不那么业余”的灵魂操作。
- 淡入淡出 :把鼠标移动到任何一个音频块的左上角或右上角,你会看到一个白色的小方块。按住它往里拖,你会看到一条曲线出现。这就是淡入(开头)或淡出(结尾)。它能让声音平滑地出现和消失,而不是突兀地开始或中断,听感瞬间高级起来。
- 交叉淡化 (Crossfade) :当你把两段音频块拖到有重叠部分时,AU会自动创建一个交叉区域。上面那段的声音会逐渐变小,下面那段的声音会逐渐变大,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过渡。那些专业的DJ接歌,用的就是类似原理。你可以通过调整重叠区域的曲线,来控制过渡的速度和感觉,是快切还是慢融,全凭你做主。
掌握了这“三板斧”,你已经能完成绝大多数的音乐拼接和剪辑任务了。真的,就这么简单。
四、 进阶玩法:给你的音乐“画”上情绪
剪辑不仅仅是砍砍拼拼,更是二次创作。AU的自动化(Automation)功能,就是你的“神笔马良”。
在多轨模式下,每个轨道上都有一条黄色的线,那是音量自动化线。你可以用鼠标直接在这条线上点击,创造出“关键帧”(小黄点)。然后,通过拖动这些关键帧,你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音量随时间的变化。
- 想让音乐在某个节点突然加强,营造冲击感?把那一段的黄线往上拉。
- 想制作一个配乐诗朗诵,让人声出来时,背景音乐自动降低音量,人声结束后又恢复?在人声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打上关键帧,把中间部分的黄线往下拉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闪避效果”,手动实现,比用效果器更自由。
除了音量,你还可以控制声像(Panning),也就是声音在左右声道的位置。同样是画线,你可以让一个吉他solo的声音,听起来像是从你的左耳边,慢慢飘到右耳边。是不是感觉瞬间专业了?
五、 锦上添花:用效果器给声音“化妆”
AU自带了一个庞大的效果库,就像一个化妆盒。对于音乐剪辑,有两个效果器你必须认识:
EQ均衡器 (Equalizer) :简单理解,就是声音的“音色调节器”。比如你觉得一首歌低音太闷,不清澈,就可以用EQ把低频部分稍微削减一点;觉得人声不够亮,就适当提升一点高频。它能让不同的乐器在混音里“各司其职”,不至于糊成一团。
压缩效果 (Compressor) :这玩意儿有点玄学,但作用巨大。它能把声音里过大的部分压下来,过小的部分提上去,让整体的动态更平稳,听起来更有力、更“抱团”。流行音乐里那种拳拳到肉的鼓点,醇厚贴耳的人声,背后都有压缩的功劳。
别怕这些参数,每个效果器都有大量的预设。你可以先从预设里选一个“听起来顺耳”的,再去微调感受变化。玩得多了,你自然就知道哪个旋钮是干嘛的了。
导出你的作品
折腾了半天,最后一步就是导出成果了。点击“文件” -> “导出” -> “多轨混音” -> “整个会话”。格式上,如果只是想发给朋友听或者传到网上,选MP3就够了,文件小,方便。如果你想保留最高音质用于其他创作,那就选WAV。
搞定!从一堆原始素材,到一个你亲手雕琢完成的音乐作品,整个如何用au剪辑音乐的流程,核心就是这些。剩下的,就是靠你不断地去听、去尝试、去犯错、去修正。AU是个深不见底的宝库,但别指望一口气吃成胖子。先把最基本、最常用的这几招练熟,你就会发现,音乐剪辑的乐趣,已经牢牢抓在你手里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0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