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想搞个视频,打开PR或者剪映,那密密麻麻的轨道和功能按钮,是不是瞬间就有一种想把电脑合上的冲动?别装了,我知道你也是。我们这种普通人,就是想把脑子里那点儿想法变成个能看的东西,又不是要去评奥斯卡,凭什么要学得跟个工程师似的。
所以,今天聊的这个豆包怎么做视频剪辑,你得先换个脑子。它不是来教你拉轨道、打关键帧的,那套逻辑,在这里,不好意思,有点过时了。豆包这玩意儿,它是来“替”你剪辑的。对,你没听错,是替代的“替”。

这事的本质,已经从“我该如何操作软件”变成了“我该如何向AI精准地表达我的需求”。想通了这一点,你用豆包做视频,简直就像开了挂。
第一步:别动手,先动嘴(或者打字)——把你的想法变成视频脚本
万事开头难,难就难在,我到底要做个啥?脑子里空空如也怎么办?
这正是豆包最骚的地方。你根本不用像传统流程那样,苦哈哈地先写个word文档,分镜、旁白、画面,想得头都秃了。你就直接在豆包里,找到那个“AI帮你写”之类的功能,然后,跟它聊天。
真的,就跟聊天一样。
你扔给它一个念头,比如“我想做一个关于夏天深夜路边摊的视频,要有烟火气,要有点孤独又治愈的感觉”。
你看,就这么一句话,虚无缥缈。要是放以前,你自己都不知道从哪下手。但豆包不一样,它会“哐哐哐”给你生成一个结构完整的视频脚本出来。开头怎么引入,中间分几段,每段说什么,配什么画面感觉,结尾怎么升华,它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当然,AI不是神。它给你的初稿可能有点“AI味儿”,有点书面语。这时候你的“剪辑”工作就开始了——不是剪视频,是“剪”稿子。把那些生硬的词儿换成你自己的话,把你不喜欢的情节删掉,把你灵光一闪的金句加上去。这个过程,你是在做导演,而不是场务。你只需要把控最终的“神”,而不用去纠结那些“形”。
第二步:素材?让AI自己去找!——传说中的一键成片
好了,剧本有了。接下来是画面,对吧?传统流程里,这步最要命。你要么自己扛着相机去拍,要么就在各大素材网站里,关键词搜到地老天荒,下载下来还可能格式不匹配、尺寸不合适。
在豆包这里,这都不是事儿。
你直接把刚才优化好的那个脚本,扔进它的一键成片功能里。
接下来,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。
你几乎什么都不用干,就是泡杯茶,或者刷两个短视频的功夫,它就会根据你的文字脚本,自动去匹配海量的视频素材库。什么深夜的街道、滋滋冒油的烤串、喝着啤酒的人们、温暖的灯光……它会像一个超级懂你的副导演,把你文字里描述的那些画面感,尽可能地用真实的影像给你拼凑出来。
眼一闭一睁,一个带着字幕、带着画面的视频雏形,就出来了。
惊不惊喜?意不意外?
当然,你也可以用自己的素材。比如你手机里本来就拍了一些片段,直接上传,它也能帮你根据脚本的节奏,自动把这些片段给串起来。但说实话,既然都用豆包了,当然要把它“偷懒”的精髓发挥到极致。让AI去找素材,这才是真正的AI剪辑的灵魂所在啊!
第三步:配音?你猜怎么着,还是不用你!——智能配音与提词器
画面有了,接下来是声音。一个好的视频,声音是灵魂。但多少人,就卡在这一步。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,录出来没感情,设备有噪音,或者干脆就是社恐,不想自己出声。
豆包说:小场面。
它内置了一大堆智能配音的音色。磁性大叔音、温柔小姐姐音、元气少年音、沉稳纪录片旁白音……应有尽有。你只要把你的脚本文字贴进去,选一个你喜欢的“虚拟主播”,点击生成。几秒钟后,一段吐字清晰、甚至带点情感起伏的配音就完成了。效果嘛,说实话,有那么几款音色,简直以假乱真,吊打很多棒读的真人。
如果你非要自己上阵,体现个人IP,它也为你这种“执着”的人准备了提词器功能。你录制的时候,脚本就像新闻主播那样在屏幕上滚动,再也不用录一句看一句稿子,眼神飘忽不定了。
第四步:最后的“人味儿”——微调与灵魂注入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觉得豆包怎么做视频剪辑这事儿已经搞定了?
差不多80%了。
AI生成的初版视频,就像一个长相周正、穿着得体的标准“人”,但可能还缺了点灵气和个性。这最后的20%,就是需要你这个“导演”亲自下场,去注入灵魂的时候了。
这个过程,才有点像我们传统理解里的“剪辑”。
- 检查画面匹配度: AI毕竟是机器,它对“孤独感”的理解可能就是一个人走路的背影,但你可能觉得一个空荡荡的秋千更能表达。这时候,你就可以手动替换掉那个不满意的素材片段。
- 调整节奏: 感觉某个地方节奏太快了?手动把那段素材拉长一点。觉得太平淡了?在转场的地方加个酷炫点的特效。
- 配乐与音效: 这是画龙点睛之笔。根据视频的情绪,在豆包的音乐库里选一首合适的BGM。在烤串“滋滋”响的时候,加个环境音效。这些细节,能让你的视频质感瞬间提升一个档次。
这个微调的过程,非常简单,基本就是拖拽和点击,比玩游戏还容易。因为最繁重、最耗时的工作,AI已经替你干完了。你现在要做的,是带着审美的眼光,去打磨它,让它从一个“合格”的作品,变成一个“你”的作品。
额外的大招:数字人,让你彻底“消失”
如果你连真人出镜、自己配音、后期微调都觉得烦。那豆包还藏了个终极大招——数字人。
你可以选一个虚拟形象,让他/她用你选的智能配音,去“播报”你的视频脚本。这样一来,从文案、到画面、到声音、再到出镜人物,全都是AI生成的。你,作为创作者,真正做到了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”。这对于做知识口播、产品介绍这类视频来说,简直是解放生产力的神器。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豆包怎么做视频剪辑?
答案是:你几乎不用“剪辑”。
你要做的,是当一个好的“产品经理”,不断向豆包这个AI员工提出需求、优化需求、审核结果。你负责天马行空,它负责落地成形。这套工作流,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视频创作的认知。它把技术的门槛,几乎降到了零。
它让视频创作这件事,终于回归了它本该有的样子——表达。而不是被繁琐的技术细节所束缚。这,可能才是它最酷的地方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8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