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货分享:手里有视频怎么剪辑?小白入门到进阶思路全解析

拿到一堆视频素材,乱糟糟的,就像买回来一冰箱的菜,你盯着它们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这感觉,我太懂了。很多人问,有视频怎么剪辑?这个问题问出来,其实就说明你卡在了最关键,也最迷人的一步。大家总以为剪辑是玩转各种酷炫转场、加个BGM就完事了。错了,大错特错。那都是皮毛,是化妆,真正的核心,是整容,是赋予这堆素材灵魂。

咱们今天不聊那些复杂的软件参数,不讲什么“时间轴缩放快捷键是哪个”,那些东西你自己摸索一下午就会了。我想跟你聊点更根本的——那个在你打开剪辑软件之前,就应该在脑子里过一遍的核心思路

有视频怎么剪辑

第一步,绝对不是把所有视频一股脑全丢进时间轴。那是灾难的开始。

你要做的,是“审片”,或者说得残酷一点,叫“海选”。把你拍的所有东西,从头到尾,耐着性子看一遍。对,每一条,哪怕是那些你觉得拍废了的。这个过程极其痛苦,但无比重要。你要像个冷酷的面试官,手里拿着“通过”和“淘汰”两个章。

看到精彩的、有感觉的、或者哪怕只有一个瞬间让你觉得“嗯,有意思”的片段,立马给它做个标记,或者直接把它剪出来,扔进一个新建的“备选素材箱”里。那些模糊的、穿帮的、毫无意义的镜头呢?别犹豫,别心疼你扛着设备跑断腿的辛苦。砍掉。就一个字。心软是剪辑师的大忌。你留着一堆垃圾,最后只会端出一盘馊了的菜。

这个阶段,你的目标是把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原始素材,浓缩成几十分钟的“精华候选”。这些,才是你接下来要烹饪的食材。

好了,现在你面前有了一堆还不错的食材了。接下来干嘛?搭骨架。

这就是剪辑的第二步,也是最体现功力的一步:叙事结构。别管你拍的是旅行vlog,是产品介绍,还是一个简单的生活记录,它都得有“故事”。故事不一定非得是惊心动魄的情节,它可以是一种情绪的流动。

你想想,你想让观众看完是什么感觉?是开心?是感动?是觉得“哇,这个地方好美,我也想去”?还是“哈,这人真逗”?确定了这个情绪基调,你就可以开始排列组合你的素材了。

把最吸引人的那个镜头,或者是最能引出悬念的那个片段,放在最开头。别上来就平铺直叙。比如拍旅行,别一上来就是“我们坐上了飞机”,多无聊。你可以先把旅途中最震撼的那个日出画面甩出来,配上一句画外音:“为了这一刻,我等了三天。”——你看,悬念和吸引力不就来了吗?

然后,按照你想表达的逻辑,把你的“精华素材”们在时间轴上排个队。这个过程就像在玩乐高,不断地尝试,把A座和B座换个位置,把C段插在A段前面试试。你会发现,仅仅是顺序的改变,整个故事的感觉就天差地别。这就是剪辑的魔法。

在这个阶段,你要死死记住两个词:节奏呼吸感

什么是节奏?就是快慢结合。一段激昂的音乐配上快速切换的画面,能把情绪推向高潮;而一段舒缓的空镜,配上安静的环境音,就能给观众一个喘息的空间,让他们去回味。别让你的视频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速度,那会让人昏昏欲睡。想想你看的电影,是不是总有紧张的追逐戏和安静的文戏交错进行?一个道理。

什么是呼吸感?就是别把画面塞得太满。有时候,一个长镜头,哪怕主角什么都没做,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,那个留白,那个停顿,反而比一万句台词都有力量。给你的视频一点“停顿”,让它像会呼吸一样。

当你的故事线基本顺了,骨架搭好了,我们才开始做第三步:精修和包装。也就是大家最爱聊的那些东西。

1. 声音,声音,声音!我把声音放在第一位,因为它比画面更重要。一个画质稍微差点的视频,如果声音清晰、配乐恰当,观众是能看下去的。但一个4K超高清的视频,如果声音全是噪音或者忽大忽小,绝对会让人立刻关掉。配乐和音效是视频的灵魂伴侣。选音乐,不要只选“好听的”,要选“合适的”。音乐定义了你视频的整个情绪。欢快的?悲伤的?悬疑的?全靠它。还有音效,别小看它。开门声、喝水声、风声、键盘敲击声……这些细小的声音,能让你的视频瞬间变得“真实”,有质感。去网上找一些音效包,你会发现新大陆。

2. 调色,情绪的放大器。 调色不是简单地把画面调亮。它是为了营造氛围。你想表达一种复古怀旧的感觉,就可以让色调偏黄偏暖,再加一点颗粒感。你想表现一种科技感或者冷峻的都市,就可以把色调调成青蓝色。不同的颜色会直接影响观众的心理感受。很多软件都有一键套用的滤镜(LUTs),很方便,但更建议你慢慢学着自己手动调,去感受那些参数变化带来的奇妙化学反应。

3. 字幕和特效,点睛之笔,而非全部。字幕的首要任务是“清晰易读”,别搞那些花里胡哨让人看不清字的艺术字体。特效,比如转场,记住一个原则:少即是多。最自然、最舒服的转场,其实就是硬切(直接从一个画面跳到另一个)。只有在为了特定效果、特定节奏时,才需要用一些叠化、划像之类的转场。千万别把你的视频做成一个转场特效展示片,那真的很廉价。

最后,聊聊工具。

现在市面上的剪辑软件太多了。手机端的剪映,功能强大到令人发指,对于日常记录、短视频创作,它完全够用,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。它就像一个全自动的厨房,你把菜扔进去,按几个钮,一盘味道还不错的菜就出来了。

如果你想更专业一点,电脑端的Premiere Pro (PR)是行业标准,啥都能干,但逻辑有点“老派”;DaVinci Resolve (达芬奇)以前是调色软件的老大,现在剪辑功能也逆天了,而且对新手来说,它的免费版就足够你玩到飞起;如果你用苹果电脑,那Final Cut Pro (FCPX)的流畅和直观,会让你觉得剪辑是一种享受。

我的建议是,别在工具上纠结太久。工具只是你想法的延伸。一个脑子里没东西的人,给他最顶级的设备,他也只能剪出一堆垃圾。而一个有想法的人,哪怕只用手机,也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。
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有视频怎么剪辑

答案是:先忘了技术,忘了软件。去反复看你的素材,去感受它们,去听它们想“说”什么。然后,在你的脑海里,把这个故事先“剪”一遍。当你闭上眼睛,能清晰地“看”到成片的模样时,再打开软件。

那时候,软件就真的只是一个工具了。而你,是那个赋予它灵魂的魔法师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846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3-06-07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