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经历过?辛辛苦苦剪了三天三夜,结果导出来一个要么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,要么大到几个G发都发不出去的玩意儿?心态崩不崩?别怕,坐稳了,发车。
首先,请记住那个神圣的快捷键:Ctrl + M(Mac用户是Cmd + M)。在你完成了所有剪辑、调色、加字幕的骚操作之后,深吸一口气,按下它。一个全新的,看起来有点复杂的窗口就会“DUANG”地一下弹出来。这就是你的终极战场——“导出设置”窗口。

第一站:格式(Format)——视频世界的“普通话”
看到“格式”那个下拉菜单了吗?点开它,一堆英文是不是让你眼花缭乱?别慌。在99%的情况下,你只需要认识一个王者级的格式就行了:H.264。
为什么是它?把它想象成视频界的“普通话”。无论你是要上传到B站、抖音、YouTube,还是发给客户、朋友,H.264都是通用性最强、兼容性最好、压缩率和画质平衡得最出色的选择。它生成的通常是 .mp4
文件,就是你在网上看到的大部分视频的格式。其他的格式,比如QuickTime(导出ProRes编码,用于专业流程),或者AVI(老旧且巨大),现阶段你几乎用不上。所以,无脑锁定H.264,准没错。
第二站:预设(Preset)——官方给你抄的“作业”
选好了H.264,紧接着看下面的“预设”。这玩意儿是Adobe官方给你准备好的各种参数模板,是新手的救命稻草。
最常用的,也是我个人最推荐的,就是“匹配源 – 高比特率”。什么意思?“匹配源”就是说,它会完全尊重你在时间线上建立的序列设置,你的分辨率是1080p,它就导出1080p;你的帧率是25fps,它就导出25fps。它不会自作主张给你改掉。“高比特率”则保证了画质足够清晰。对于绝大多数情况,这个选项就是最优解,一键搞定,省心省力。
当然,如果你目标明确,比如就是要发YouTube的4K视频,那你也可以在列表里往下找,找到“YouTube 2160p 4K Ultra HD”这样的预设,更具针对性。
第三站:输出名称和位置——别让心血白费
这个简单,但巨重要!点击蓝色的文件名,给你导出的视频起个响亮的名字,然后选一个你好找的文件夹。千万别随手就保存在桌面或者C盘某个犄角旮旯里,血泪教训告诉你,项目一多,找不到导出文件或者误删,那滋味,比失恋还难受。养成良好的文件管理习惯,是剪辑师的基本素养。
第四站(进阶):视频参数的“心脏”——比特率
如果你用了“匹配源 – 高比特率”预设,其实下面这些可以不看。但如果你想成为高手,想对视频的“胖瘦”和“颜值”有绝对的掌控权,那视频选项卡里的比特率设置(Bitrate Settings),就是你必须征服的高地。
比特率,说白了,就是每秒钟视频所包含的数据量。比特率越高,画面信息越丰富,就越清晰,但文件体积也越大;反之,比特-率越低,画面越模糊,文件体积越小。这就是一个永恒的平衡游戏。
你会看到几个选项:
- 比特率编码(Bitrate Encoding) :通常有两个选择, CBR 和 VBR 。
- CBR(恒定比特率) :从头到尾用一个固定的码率,简单粗暴,导出快,但对于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的处理不够智能,性价比不高。
- VBR(可变比特率) :这才是我们的重点。它会智能地分配码率,画面复杂的地方(比如打斗、快速摇镜)多给点码率,画面简单的地方(比如一个静止的特写)就少给点。这样既保证了画质,又控制了文件大小。
VBR下面还有“1次传递”和“2次传递” 。
- VBR,1次传递(1 pass) :扫一遍视频就开始导出,速度较快,效果不错。
- VBR,2次传递(2 pass) :这是画质党的终极选择。它会先用一次完整的扫描来分析整个视频,哪里复杂哪里简单,心里有个谱,然后再进行第二次、更精准的压缩导出。效果最好,但耗时也最长,差不多是1次传递的两倍时间。 如果你的作品很重要,又不赶时间,请一定选择VBR 2次传递。
目标比特率(Target Bitrate)和最大比特率(Maximum Bitrate) : 这是你具体要填的数值了。那么,到底填多少合适?这里给你一个万能参考公式(针对H.264,上传网络平台):
- 1080p (1920×1080) 视频 :目标比特率设置在 10-15 Mbps 之间,最大比特率设为目标值的1.5-2倍左右。比如目标12,最大20。这个范围的画质和文件大小对于绝大多数平台都非常理想。
- 4K (3840×2160) 视频 :目标比特率建议在 35-45 Mbps 之间。低于30,4K的细节优势就荡然无存了。
拉动滑块,最下面那个“预计文件大小”会实时变化,非常直观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,找到画质和大小的最佳平衡点。
最后一击:队列(Queue)还是导出(Export)?
设置完所有参数,底下有两个按钮:“队列”和“导出”。
- 导出 :直接点击,Premiere Pro会原地开始渲染导出。这时候,你的PR软件会被占用,动弹不得,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进度条,或者去泡杯咖啡。
- 队列 :强烈推荐这个!点击它,PR会把这个导出任务发送给另一个兄弟软件—— Adobe Media Encoder (AME) 。AME是个专业的渲染排队工具,它会在后台默默帮你干活,而你的PR软件被解放了!你可以继续剪辑下一个项目,或者修改当前项目。这对于工作流的效率提升是革命性的。 用队列,是区分剪辑新手和老手的标志之一。
一旦任务被发送到AME,你可以在AME里点击那个绿色的播放按钮,开始渲染。而且你还可以一次性在PR里设置好几个不同的导出版本(比如一个高清版,一个手机版),全部丢到AME里排队,让它一个接一个地处理,你就可以去睡觉了。
好了,现在你知道了,pr怎么将剪辑好的视频导出绝不是简单按个按钮那么轻松。它是一个充满了权衡和决策的过程,是你作为创作者,为你的作品画上完美句号的最后一步。从选择H.264格式,到玩转比特率,再到聪明地使用Adobe Media Encoder,每一步都体现着你的专业和对作品的尊重。
去吧,按下那个按钮,赋予你时间线上的心血一个崭新的、可以被世界看到的生命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6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