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设计的朋友,你是不是经常看到那种,哇塞,文字里居然藏着一片星空,或者一个头像被完美地“嵌”进一个圆形里,边缘干净利落,效果炸裂?别猜了,这背后的大功臣十有八九就是剪辑蒙版 (Clipping Mask)。
说真的,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挺唬人,“蒙版”?听着就专业。但信我,它比你想象的要简单一万倍,简直就是Photoshop里最直观、最讲道理的功能之一。一旦你捅破了那层窗户纸,新世界的大门就为你敞开了。

先搞明白,剪辑蒙版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
别急着上手操作,咱们先用个大白话来理解它的底层逻辑。
你就把剪辑蒙版想象成一个“饼干模具”。
- 你有一个 下层图层 ,这就是你的 “模具” 。它可以是一个文字图层,一个用形状工具画出来的圆形、心形,甚至是你用画笔随便涂抹的一块有内容的区域。总之,这个图层的形状和不透明区域,决定了最终我们能看到什么。
- 你还有一个 上层图层 ,这就是你的 “面团” 。它可以是一张风景照、一张纹理贴图、一个复杂的图案,什么都行。
现在,你执行“创建剪辑蒙版”这个动作,就相当于用楼下的“模具”去按压楼上的“面团”。结果呢?“面团”(上层图层的内容)只会在“模具”(下层图层的形状)范围内显示出来。模具外面多余的面团,咔嚓,全没了(其实是隐藏了,不是真没了)。
看,是不是瞬间就懂了?下层定形状,上层出内容。记住这句口诀,你已经掌握了剪辑蒙版50%的精髓。
亮家伙吧!实战操作三板斧
理论说完了,咱就来点实际的。打开你的Photoshop,跟我一步步来。这里给你介绍三种主流的创建方法,从小白到高手的姿势都有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场景假设:我们要把一张“宇宙星空”的图片,放进“COSMOS”这几个文字里。
准备工作:1. 新建一个画布。2. 用文字工具(T)打上“COSMOS”。这个是我们的“模具”,所以它在下面。3. 把那张“宇宙星空”的图片拖进来,放在文字图层的正上方。这个是我们的“面团”。
现在你的图层面板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:* 图层2:(星空图片)* 图层1:(“COSMOS”文字)
准备就绪,开干!
第一招:右键大法(最稳妥,新手推荐)
这是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,菜单栏里写得明明白白。
- 在图层面板中,选中最上面的那个 星空图层 (也就是你的“面团”)。
- 对着这个图层,直接 单击鼠标右键 。
- 在弹出的长长的菜单里,找到并点击 “创建剪辑蒙版” (Create Clipping Mask) 。
Duang!一秒见效。你会看到星空图层的缩略图向右缩进了一点,前面还多了一个小小的向下箭头,指向下面的文字图层。这就代表它俩“勾搭”上了,剪辑蒙版关系正式成立。画布上,“COSMOS”文字里已经灌满了璀璨的星空。
第二招:Alt快捷键(最高效,老手最爱)
想在同事和客户面前显得专业又利索?用快捷键,绝对的!
- 还是先确保你的图层顺序是上“面团”下“模具”。
- 按住键盘上的 Alt键 (在Mac上是Option键),别松手。
- 把你的鼠标指针,移动到图层面板里, 上层(星空)和下层(文字)两个图层之间的那条分界线 上。
-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!你的鼠标指针会变成一个 带向下箭头的小方块图标 。
- 看到这个图标后, 果断单击鼠标左键 。
成了!效果和第一种方法一模一样,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快到飞起。我敢说,90%的设计师日常用的都是这招。
第三招:菜单栏学院派(最官方,几乎不用)
如果你是个菜单栏爱好者,非要从顶部的菜单里找命令,那也行。
- 同样,先选中顶部的 星空图层 。
- 点击Photoshop顶部菜单栏的 “图层” (Layer) 。
- 在下拉菜单中,选择 “创建剪辑蒙版” (Create Clipping Mask) 。
这个方法嘛,知道有就行了。步骤繁琐,效率不高,除非你鼠标右键坏了或者忘了快捷键,不然真的很少会用到它。
进阶玩法:剪辑蒙版的灵魂在于“灵活”
创建只是第一步,真正让剪辑蒙版封神的,是它那无与伦比的非破坏性和灵活性。
随便移动,互不干扰 创建了剪辑蒙版后,那两个图层并没有真的合并。你可以单独选中 星空图层 ,用移动工具(V)拖来拖去,调整文字里具体显示哪一部分星空。你也可以单独选中 文字图层 ,移动它的位置,而里面的星空会跟着它走。甚至,你还能双击文字图层,改改错别字,换个字体,调整大小,上面的剪辑蒙版效果会实时更新。爽不爽?
不只是图片和文字 谁说“模具”只能是文字?任何图层都可以!
- 形状图层: 用矩形工具、圆形工具画个形状,再把图片“剪”进去,制作异形相框简直不要太方便。
- 文件夹(图层组): 更绝的是,你可以把好几个图层(比如一些光效、素材)放进一个文件夹里,然后把一张大图对这个 文件夹 创建剪辑蒙版!这样,这张大图的内容就会同时填充到文件夹里所有图层的内容区域。
- 像素图层: 你用画笔随便画一坨,只要它有不透明的像素,它就能当“模具”。
“一夫多妻”制 一个“模具”(下层图层)可以对应 多个 “面团”(上层图层)。你可以继续往上叠加图层,比如加个光斑效果,再加个纹理,然后把这些新图层挨个创建剪辑蒙版到最下面的“模具”上。它们会一层一层地叠加,但显示范围始终被最底下的那个“模具”牢牢地限制住。
剪辑蒙版 vs 图层蒙版:别再傻傻分不清
最后再唠叨一句,很多新手会把剪辑蒙版 (Clipping Mask)和图层蒙版 (Layer Mask)搞混。它俩虽然都叫“蒙版”,但工作原理完全是两码事。
- 剪辑蒙版 是 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,是“包含”的关系,用下一层的形状去“框住”上一层的内容。它至少需要两个图层才能玩。
- 图层蒙版 是 作用于单个图层 的,是“遮盖”的关系,像给图层戴了个面具,用黑白灰画笔在面具上涂抹,黑色是完全遮盖(透明),白色是完全显示,灰色是半透明。
简单记:剪辑蒙版是“塞进去”,图层蒙版是“擦出来”。
好了,关于PS怎么创建剪辑蒙版,能说的干货基本都在这了。别光看,现在就打开你的PS,随便找张图,打几个字,用你最喜欢的那一招,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“文字星空”吧!玩起来,你会发现它比你想象中更有趣,也更有用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4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