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问我,剪辑怎么剪辑视频?我总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点……偏。就好像在问一个厨子,怎么用锅炒菜。问题不在锅,而在你想做什么菜,想让吃饭的人尝到什么味道。所以,如果你想知道的只是“哪个按钮是剪切”、“怎么加字幕”,那这篇文章可能不适合你。但如果你想知道怎么让一堆乱七八糟的素材,在你手里活过来,变成一个能让人笑、让人哭、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东西,那咱俩可以好好聊聊。
忘了那些酷炫的转场,忘了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。剪辑的本质,是讲故事。是情绪的按摩师,是时间的魔术师。你拿到一堆素材,第一件事,绝对不是猴急地把它们拖进时间线。

第一件事,是看。
对,就是看。泡杯茶,或者来罐冰可乐,把所有素材,从头到尾,原原本本地,看一遍。甚至两遍。别动鼠标,就看。这个过程,我管它叫“盘素材”。你在干嘛?你在和你的素材谈恋爱。你要了解它的脾气,它的优点,它的瑕疵。哪个镜头里演员的眼神特别有戏?哪段风景空镜头安静得让人想哭?哪个采访对象在说到某个词的时候,手有个不自觉的小动作?
这些,就是你的宝藏。把这些闪光点的瞬间,用笔、用脑子、用软件里的标记功能,全都记下来。这时候你脑子里没有结构,没有逻辑,只有一堆珍珠。你现在的工作,就是个寻宝的。
好,现在你可以开始动手了。但别想着一步到位。你的第一版,注定是坨“屎”。是的,你没看错。粗剪阶段,就是要允许自己剪出一坨“屎”。
把那些你找到的珍珠,按照一个大概的、模糊的逻辑顺序,扔到时间线上。不用管节奏,不用管精细的卡点,甚至不用管声音。就是把故事的骨架先搭起来。从A点到B点,中间发生了什么,把这些“必选”的镜头先连起来。这个版本可能会很长,很拖沓,很难看。没关系!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建立叙事骨架,而不是雕琢细节。很多人死在这一步,就是因为他总想在第一剪刀下去的时候就剪出最终效果,结果反复修改一个点,心力憔悴,最后放弃。记住,允许你的第一版难看,这是创作的必经之路。
骨架搭好了,现在,我们来注入灵魂。
灵魂是什么?是节奏。
剪辑的节奏,就像人的呼吸。一吸,一呼。快节奏的片段,就像急促的喘息,让人紧张兴奋;慢节奏的长镜头,就像深沉的呼吸,给人沉思和回味的空间。你以为节奏就是把镜头剪得快一点或慢一点吗?错了。
节奏是内部的,是情绪的流动。比如一段对话,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。菜鸟的剪法是,谁说话,切谁的镜头。但这样剪出来的片子,平淡如水。高手的做法呢?A在说话,但镜头给的是B听的反应——他皱起的眉头,或者他下意识攥紧的拳头。这就叫戏剧张力。观众通过B的反应,提前感知到了A话语里的分量。这就是J-Cut和L-Cut的精髓,声音和画面不同步,让对话像流水一样自然衔接,而不是像开关一样生硬切换。
再比如,一段激昂的音乐,你想配上一段旅途的画面。不要傻乎乎地在每个鼓点上都切一下镜头。那样太刻意,太“MV”了。你可以试着在一长段旋律里,只用一个缓慢推进的镜头,让情绪慢慢积累,然后在音乐最高潮、最爆裂的那个点,突然切入一个震撼的全景,或者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特写。前面所有的铺垫,都是为了这一瞬间的释放。这种克制与释放的交替,才是高级的节奏感。
当你的画面有了呼吸,它还缺一个东西——心跳。这个心跳,就是声音。
我告诉你一个秘密:一个视频好不好看,一半以上取决于声音。你把任何一部大片的画面关掉,只听声音,你依然能感受到紧张、悲伤、喜悦。但你把声音关掉,只看画面,信息量和情绪感染力会骤降70%。
别再只满足于加个BGM(背景音乐)了。声音设计是个庞大的工程。风声、雨声、关门声、远处传来的狗叫声、键盘的敲击声、衣服摩擦的窸窣声……这些叫环境音和音效。它们的作用是让你相信“这个世界是真的”。一个安静的房间,如果你不加一点点环境底噪,听起来就会像真空一样,假得可怕。
而音乐,更是要命的东西。选对音乐,你的片子直接升华。选错音乐,神仙也救不了你。怎么选?别去听那些所谓的“热门BGM歌单”,那会让你的片视频看起来像流水线产品。去感受你片子的情绪内核。是孤独?是燃?是温暖?是诡异?然后根据这个情绪去找音乐。有时候,一段简单的钢琴曲,比一首宏大的交响乐更有力量。有时候,甚至不要音乐,只有环境音的留白,更能凸显人物内心的挣扎。
现在,你的片子有了骨架,有了呼吸,有了心跳。它基本上已经“活”了。接下来,是给它穿上一件合适的“外套”——调色。
调色不是简单地加个滤镜。调色是用色彩讲故事,渲染情绪。你想表达温暖的回忆?那就把色温调暖一点,加一点点柔光。你想表现紧张悬疑的氛围?那就抽掉一些饱和度,让画面偏冷色调,再把对比度拉高,让阴影更深邃。
色彩是有心理暗示的。绿色代表生命与不安,蓝色代表忧郁与科技,红色代表激情与危险。在你调色之前,问问自己:我希望观众在看到这个画面时,产生什么样的情绪?然后用色彩去引导他们。比如,一个角色黑化前后,你可以通过调色,让他所处的环境从温暖的橙黄色调,逐渐过渡到阴冷的青蓝色调。观众甚至意识不到色彩的变化,但他们的潜意识已经接收到了“危险降临”的信号。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剪辑怎么剪辑视频?
答案从来不在软件里。它在你对生活的观察里,在你对故事的理解里,在你对情绪的感知里。剪辑,是把你内心感受到的东西,通过画面和声音的重新组合,翻译给观众听的过程。它是一门手艺,更是一门艺术。
最后,一个忠告:学会放手。剪辑是永无止境的,你总觉得这里还能再改一帧,那里声音还能再小0.5分贝。但有时候,过度修改会磨掉作品最初的灵气。当你觉得故事讲完了,情绪到位了,就果断地导出它。
然后,去迎接你的下一个故事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3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