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有人问我,视频怎么剪辑视频教程有没有推荐的,我心里都咯噔一下。因为这问题背后,藏着一个巨大的误区。大家总以为,剪辑是学某个软件,学会了哪个按钮是哪个功能,就大功告成了。
错!大错特错。

这就像问厨师:“怎么用锅做菜的教程?” 关键从来都不是那口锅,而是你脑子里想做什么菜,你知道什么食材搭配什么调料才好吃。软件,就是那口锅,是工具。而真正的核心,我管它叫“剪辑思维”。
所以,这篇视频怎么剪-辑视频教程,我不打算一上来就跟你讲“文件-新建-序列”,那会把你劝退的。我想跟你聊点更根本的,那种一旦你理解了,用剪映还是用Premiere Pro(我们常说的PR),其实差别没那么大的东西。
先忘掉软件,我们来“搭积木”
你拍了一堆视频素材,对吧?手机里的、相机里的,乱七八糟,像一堆散落在地上的积木。你的任务,不是去研究每块积木的材质和纹理,而是先想好,你要搭个什么?是城堡?是汽车?还是一个怪兽?
这个“想搭什么”的过程,就是剪辑的第一步:确立你的故事线或核心情绪。
你想讲一个故事?那就把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的素材理出来。你想表达一种欢乐的情绪?那就把所有笑脸、阳光、美食的镜头挑出来。你想制造悬疑感?那就找那些有阴影的、特写的、看不清全貌的画面。
别急着打开软件!真的,先在脑子里过一遍,甚至拿张纸写下来。相信我,这一步能为你后面省下至少一半的时间和无数根头发。
好,现在可以打开“锅”了——软件的选择与核心流程
市面上的软件五花八门,对于新手,我的建议只有一个:从“剪映”开始。
别听那些大神上来就让你啃PR或者达芬奇。那玩意儿专业是专业,但也像一架波音747的驾驶舱,按钮多到让你怀疑人生。剪映,简单、直观,功能对新手来说绰绰有余,最重要的是,它能让你快速上手,获得“我能行”的正向反馈。等你玩明白了,想进阶了,再换专业工具不迟。
无论用什么软件,核心流程万变不离其宗,就这么几步:
素材整理与粗剪(The Rough Cut)
这是最重要,也是最考验耐心的一步。把所有素材导进软件,然后像个无情的法官一样,开始审判。这个镜头抖了,删!这个镜头没对上焦,删!这段话说了半天没重点,咔嚓,剪掉!
粗剪 ,说白了就是 去芜存菁 。把你之前脑子里想好的“积木块”都找出来,按照故事顺序,大概地扔到时间线上。别管什么精细的卡点,别管什么炫酷的转场,就一个目标: 让整个视频的骨架先立起来 。从头到尾能顺畅地看下去,故事是完整的,逻辑是通的。这就够了。
记住一个心法: 素材是为故事服务的 。再好看的镜头,如果对故事没帮助,也要忍痛割爱。
精剪与节奏控制(The Fine Cut)
骨架搭好了,现在开始添砖加瓦,让它变得有血有肉。 精剪 ,玩的就是 节奏 。
你有没有感觉,有些视频看着就特别舒服,特别丝滑?秘密就在于节奏。快速的、密集的剪辑点,会让人感觉紧张、兴奋。而缓慢的、长镜头的衔接,则会营造抒情、平静的氛围。
这里分享两个大神们天天在用,但新手教程很少讲的技巧: J-cut 和 L-cut 。
- L-cut :画面的切换比声音晚。比如,A画面里的人说完话,画面已经切到B画面了,但A的声音还在延续。这能让转场变得极其自然。
- J-cut :声音的切换比画面早。比如,画面还在A,但下一个镜头B里的声音已经提前进来了。这能制造一种期待感和引导性。
你试试看,就这么简单地让声音和画面错开一点点,整个视频的质感立马就不一样了。这就是节奏的魔力,它在无形中引导着观众的情绪。
声音处理:视频的灵魂
我要把 声音 单独拎出来,用最大的力气强调!新手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声音,但它恰恰是决定你视频是“作品”还是“垃圾”的关键。
我跟你说,声音处理不好,你画面拍得再像电影大片,观众也只想立刻关掉。
声音包含三要素:
- 人声(Dialogue) :必须清晰!听不清楚主角在说什么,一切都白搭。适当降噪,调整音量。
- 背景音乐(BGM) :音乐是情绪的放大器。欢快的视频配轻快的音乐,悲伤的视频配低沉的音乐。但切记, BGM永远是辅助 ,音量千万不要盖过人声!
- 音效(SFX) :画龙点睛之笔。一个开门的音效,一个风声,一个打字的键盘声……这些小细节能极大地增强视频的沉浸感和真实感。
花在声音上的时间,绝对比你想象的要值得。
调色与字幕:锦上添花
调色 ,就是给视频化妆。不是让你把白天调成黑夜那么夸张。而是通过调整色彩,统一整个视频的风格,渲染情绪。
最简单的办法,如果你用剪映,里面有大把的“滤镜”。找一个符合你视频气质的,稍微降低一点点强度,整个片子的影调就统一了。如果你想进阶,可以学学调整“对比度”、“饱和度”和“色温”。记住一个原则: 暖色调(偏黄)让人感觉温暖、愉快;冷色调(偏蓝)让人感觉冷静、悲伤。
字幕 ,主要是为了照顾在安静环境下观看,或者有听力障碍的观众。保持字体清晰、大小适中、颜色和背景有区分度即可。别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,真的很掉价。
特效与转场:克制!克制!再克制!
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——疯狂地加转场,加特效。什么翻页、什么星星眼、什么叠化……恨不得把软件里所有效果都用一遍。
这给人的感觉,就像一个刚学会用PPT的人,给每一页都加上了不同的动画效果,结果呢?眼花缭乱,廉价感十足。
最好的转场,是让观众感觉不到的转场。 大多数时候,一个简单的“切(Cut)”就足够了。只有在场景或情绪有巨大变化时,才需要一个合适的转场来过渡。 克制,是高级感的代名词。
写在最后:剪辑是门手艺
这篇视频怎么剪辑视频教程,聊的更多是“道”,而不是“术”。因为那些按钮操作,你看任何一个软件的基础教程都能学会。但思维方式的转变,才是让你从“会用软件”到“会做视频”的关键。
别怕剪坏,大胆去尝试。把你的素材当成颜料,时间线就是你的画布,尽情地去挥洒和创作吧。剪辑是门手艺活,是需要不断练习和感受的。你剪的第一个视频可能很烂,没关系,所有大神都是从烂片开始的。
去感受镜头的呼吸,去倾听声音的情绪,去构建你的故事。当你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时,你就真正入门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2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