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至今都记得那个下午,第一次在某个小破站上,看到一个运镜丝滑到不像话的混剪。画面、音乐、情绪,像一股龙卷风,直接把我卷了进去。评论区飘过一行字:“手机做的,用的AM。”我当时脑子里就一个想法:就这?用手机?怎么可能!
这,就是我一头栽进am剪辑视频这个深坑的开始。AM,全称Alight Motion,一个在手机剪辑圈里听起来就让人膝盖发软的名字。它不像那些“一键成片”的傻瓜式应用,用模板喂饱你,让你产生自己很牛的错觉。不,AM从一开始就摆明了姿态:想玩?行,拿你的耐心和头发来换。

刚打开AM的时候,我人是懵的。那个界面,灰扑扑的,一堆专业名词,关键帧、曲线、蒙版、父子级……每一个字都认识,组合在一起却像天书。哪有什么“热门特效”推荐,哪有什么“一键跟拍”,只有一条光秃秃的时间轴,和一片等待你亲手开垦的荒地。这就是Alight Motion给所有新人的下马威。
无数个夜晚,我就是对着那个小小的手机屏幕,用两个指头,像做显微手术一样,把时间轴放大,再放大,直到能看清每一帧的边界。为了做一个流畅的缩放,你需要在素材的开头和结尾,各打上一个关键帧。这只是第一步。如果你直接导出,得到的画面会是僵硬的,像机器人一样匀速运动,毫无美感可言。
真正的灵魂,在于那条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曲线。
这就是AM区别于其他手机剪辑软件的“护城河”。你可以拖动曲线的锚点,把它变成S形、J形,或者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形状。一个缓入缓出的曲线,能让镜头移动变得柔和、有呼吸感;一个陡峭的曲线,则能创造出猛地一顿、又瞬间弹射出去的爆发力。为了调出一个完美的曲线,我能对着手机屏幕戳半个小时,反复预览,微调,再预览……那个过程,痛苦又着迷。当画面终于按照我脑海里预想的轨迹运动起来时,那种满足感,比打通一个超难的游戏BOSS还要强烈。
很多人问,现在手机剪辑软件那么多,剪映、CapCut那么方便,模板库强大到你只需要替换素材就行,为什么还要死磕AM?
这么说吧,如果剪映是自动挡,那AM就是手动挡跑车。开自动挡当然轻松,但你永远体会不到那种人车合一、精准掌控每一个档位和转速的快感。做am剪辑视频,就是追求这种“像素级的掌控欲”。我不想要模板给我的固定转场,我想要自己用位移、旋转、缩放、模糊,亲手“制造”一个独一无二的转场。我甚至可以控制一个光效出现时,它的亮度和颜色在0.1秒内的细微变化。
这种自由度,是会上瘾的。
当你慢慢啃下AM这块硬骨头,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。图层的概念让你不再局限于单一视频轨。你可以像Photoshop一样,堆叠几十个图层,视频、图片、形状、文字,各自为政又互相影响。一个简单的“拉镜”,背后可能是七八个图层在同时做位移和缩放的动画,再叠加上径向模糊、运动模糊、曝光等各种效果。你拆开一个大佬的工程文件,会感觉自己像在拆解一块瑞士名表,里面的齿轮和零件咬合得天衣无缝,复杂到令人惊叹。
当然,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。手机屏幕就那么大,性能也有限。几十个图层加上复杂的特效,预览卡成PPT是家常便饭。手指误触、软件闪退,更是能瞬间让你血压拉满。有时候,一个几秒钟的片段,可能就要耗费掉一整个晚上的时间。这大概就是“从入门到放弃”这个梗的由来吧。
但真正热爱的人,总会坚持下来。因为am剪辑视频带给你的,远不止一个酷炫的视频成品。它是一种创作的思维方式。你开始学会观察,一个镜头如何运动才更有冲击力;你开始学会倾听,音乐的每一个鼓点、每一个节拍,都能成为你剪辑的坐标。你不再是单纯地拼接素材,而是在用光影和节奏,讲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,表达一种稍纵即逝的情绪。
从最初只能做简单的卡点,到现在可以尝试做一些复杂的MG动画、视觉特效,AM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。它不完美,甚至有点折磨人,但它给了我最大的创作自由。无论是剪辑一部热血的动漫AMV,还是记录一次旅行的风光,甚至只是给朋友做一个搞怪的生日祝福视频,用AM做出来的东西,总会带上浓浓的个人印记。
所以,如果你只是想快速地产出视频,满足日常记录的需求,那市面上有很多更优的选择。但如果你和我一样,对画面的动态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,享受那种从无到有、亲手打磨每一个细节的过程,那么,欢迎跳入Alight Motion这个迷人又“要命”的坑。
记住,当你最终导出的那个视频,每一个转场都踩着节拍,每一个特效都恰如其分时,你收获的,不仅仅是别人的点赞,更是对你自己耐心和创意的最高奖赏。那感觉,棒极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0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