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必看!剪辑视频教程视频,从入门到精通的实战秘籍

我跟你讲,现在这个时代,谁还不会剪个视频啊?问题是,剪得好不好,那可真是天差地别。你在网上一搜“剪辑视频教程视频”,哗啦啦出来一大堆,看得你眼花缭乱。但说真的,大部分,我是说绝大部分,都是在浪费你的时间。

为什么?因为它们都在教你“术”,而不是“道”。

剪辑视频教程视频

它们会告诉你,这个按钮是干嘛的,那个特效怎么加,转场拖到这里,字幕放在那里……然后呢?你学会了一堆操作,像个工具人,但拿到一堆素材,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。做出来的东西,要么平淡如水,要么就是特效乱飞,看得人尴尬癌都犯了。那种感觉,就像你背了一整本字典,却写不出一句动人的情话。

所以,如果你真的想把视频剪辑这件事儿搞明白,听我一句劝,先把那些花里胡哨的“十分钟学会电影感调色”、“一键生成大片转场”的教程关掉。我们来聊点实在的,能让你开窍的东西。

剪辑的灵魂,叫“剪辑思维”

这词儿听着玄乎,其实捅破了就一层窗户纸。说白了,就是你要讲故事。哪怕你只是剪一个开箱视频,你也是在讲一个“我,满怀期待,打开这个东西,发现它很惊艳(或者很垃圾)”的故事。你得有起承转合,有情绪的铺垫和释放。

你的第一个镜头应该放什么?不是随便选的。它得是钩子,一把抓住观众的眼球,让他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你的最后一个镜头呢?它得是余味,是总结,是让观众看完后心里有点东西,或会心一笑,或意犹未尽。中间的过程,就是你如何组织你的素材,像搭积木一样,把这个故事搭建起来。

别再盯着时间线上那些花花绿绿的素材块发呆了。你要在脑子里先“演”一遍。观众看到这里会是什么感觉?这里是不是太平了,需要一个快切来提提神?这里的情绪是不是该缓一缓,用一个长镜头配合舒缓的音乐来沉淀一下?

这,才是剪辑思维。它是内功。没有这个内功,你学再多招式也是花拳绣腿。

别跟我谈软件,先谈谈你的“节奏感”

我见过太多新手,纠结于用PR还是FCPX,或者DaVinci。我告诉你,在你能把故事讲利索之前,用剪映都没问题。软件只是笔,你脑子里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。

而比软件更重要的,是节奏感

好的剪辑是有呼吸的。一张一弛,一张一弛。你看那些优秀的电影预告片,为什么两三分钟就能让你热血沸腾?就是节奏的魔力。快切、慢放、音画同步、音画对立……所有的技巧都是在为节奏服务。

怎么培养节奏感?一个最笨也最有效的方法:跟着音乐剪。找一首你觉得情绪特别对的BGM(背景音乐),把它扔到时间线上。然后,把你手头的素材,跟着音乐的鼓点、节拍、情绪起伏去切。你试试看,哪怕是最无聊的风景空镜,跟着音乐的节奏走,都会立刻变得有“感觉”。

这就像学跳舞,你得先学会听懂拍子。视频剪辑,就是带着观众在时间的维度上跳舞。你的每一个剪辑点,都是一个舞步。踩准了,观众就看得舒服,看得爽;踩错了,就别扭,就想走。

解放你的右手,让“快捷键”成为你的肌肉记忆

好了,聊完虚的,我们来说点能让你效率翻倍的“实”的。

忘掉你那个鼠标吧,至少忘掉一半。一个剪辑师的水平,看他左手在键盘上按得多快就知道了。每一个专业的剪辑师,他的键盘都像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乐器。

快捷键快捷键快捷键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

别嫌烦,也别觉得难记。你就从最基础的开始:

  • 切割(C/Ctrl+K/Cmd+B) :这是你的手术刀,用得最多,必须快。
  • 选择(V) :你的手,用来抓取素材。
  • 波纹删除(Ripple Delete) :删掉一段,后面的自动补上。这玩意儿简直是效率神器,能省下你无数次手动拖拽的时间。
  • 播放/暂停(空格键) :这个不用说了吧。
  • J、K、L键 :J是倒放,K是暂停,L是快进。连续按L可以倍速快进。这三个键组合起来用,能让你像巡航导弹一样精准地在素材里定位。

把这些最常用的快捷键练到什么程度?练到你根本不用想,眼睛盯着屏幕,手指自己就动了。这种肌肉记忆,会把你的思维从“如何操作”这个层面解放出来,让你能百分之百地专注于创作本身。当你的剪辑速度跟上了你思维的速度,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,会上瘾的。

声音,是视频的另一半生命

我敢打赌,90%的新手都严重忽略了声音的重要性。

一个画面再精美,如果底噪大得像在刮台风,人声小得像蚊子叫,那这个视频基本就废了。反过来,一个画面普普通通,但音效BGM用得恰到好处,它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。

别再只知道拖一首罐头音乐进去了。你要学会用声音去设计。

  • 环境音 :别轻易删掉。保留一点点现场的环境音(比如风声、车流声、人群的嘈杂声),会让你的视频更有“现场感”,更真实。
  • 音效(SFX) :这是给视频“化妆”的神器。一个简单的转场,配上一个“Whoosh”的音效,立刻就变得有力道。一个搞笑的表情,配上一个“duang”的音效,喜剧效果拉满。去找一些高质量的音效包,把它们当成你的调色盘。
  • J-Cut 和 L-Cut :这是两个听起来专业,但其实巨简单的技巧。 J-Cut ,就是下一个画面的声音,比画面先出来。 L-Cut ,就是上一个画面的声音,在画面切换后还延续了一会儿。这两个小技巧能让你的镜头衔接变得无比丝滑、自然,让对话场景不再是干巴巴的正反打。这是从“会剪”到“剪得好”的一个巨大跨越,你一定要试试。

去看,去拉片,去模仿

最后,想真正提升,光看剪辑视频教程视频是远远不够的。你要去看大量的优秀作品。电影、广告、纪录片、优秀的Vlog……什么都看。

但不是傻看。你要带着问题去看,这个过程叫“拉片”。

  • 他这里为什么这么剪?
  • 这个转场用得有什么目的?
  • 这段音乐是什么时候进来的?为什么是这个时候?
  • 他的节奏是怎么控制的?哪里快,哪里慢?

把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,拖到你的剪辑软件里,一帧一帧地看,然后尝试用你自己的素材去模仿它。模仿不是抄袭,是在模仿中理解大师的思路,然后把它消化成你自己的东西。

剪辑这件事,没有捷径。它是一门手艺,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思考。这个过程可能很枯燥,你会在成堆的素材里耗费掉无数个夜晚,为了一个零点几秒的剪辑点反复纠结。

但是,相信我,当你最终按下导出键,看着自己亲手创造的作品流畅地展现在眼前,当你的作品让观众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情感共鸣时,之前的一切,都值了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927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2-12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