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个凌晨三点。
屏幕亮着,PR的时间线拉得老长,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素材的尸体。我到底在干嘛?为了Saber一个抬眼的镜头,我几乎翻烂了整个UBW的蓝光原盘。就为了那半秒钟,那束光刚好打在她脸上的神性,和之后转瞬即逝的,一丝属于少女的迷茫。
这就是搞fate视频剪辑的日常,一种近乎自虐的修行。
很多人觉得,剪辑嘛,不就是把好看的画面拼在一起,配个燃点的歌?你要是真这么想,那你可能还没摸到这扇门的门把手。Fate这个题材,太特殊了。它本身就是一场视觉和情感的盛宴,尤其是飞碟社(Ufotable)接手之后,每一帧都是壁纸,每一个宝具的解放都经费爆炸。这既是剪辑师的天堂,也是地狱。
天堂是因为,你拥有一个奢侈到过分的素材库。地狱,也是因为这个。当所有素材都闪闪发光时,你怎么选?怎么组合才能让它们产生1+1大于100的化学反应?这才是核心。
对我来说,一切的起点,永远是BGM。
音乐才是灵魂,是骨架。我从不动手拉素材,直到找到那首“天命之曲”。有时候,可能就是网易云日推里一首寂寂无闻的纯音乐,前奏一响,我脑子里“轰”一下,卫宫士郎在火海里伸手的画面、阿尔托莉雅在剑丘上最后的回眸、言峰绮礼那该死的愉悦……全都涌上来了。那一刻,整个视频的故事线、情绪基调,甚至关键的几个转场,就已经在我脑子里演了一遍。这感觉,特玄学,但每个剪刀手都懂。
选定BGM,就是一场漫长的“翻译”工作。把音符的起承转合,翻译成英灵们的爱恨情仇。鼓点落下时,是长枪与利剑的碰撞;旋律攀上高潮时,是“Excalibur”划破天际的光辉;而当曲调归于平静,或许就是那句轻声的“我问你,你就是我的Master吗?”。
说到这儿,就不得不提踩点。
踩点是基本功,但绝不是终点。初级的踩点,是动作踩鼓点,简单直接,爽。但高级的踩点,是情绪踩旋律。你有没有试过,在一段最激昂的交响乐里,切入一个极静的特写?比如,金闪闪EA(天地乖离开辟之星)毁天灭地的前一秒,给他一个轻蔑微笑的定格。那种动静结合带来的张力,比单纯的打斗炸裂一百倍。这叫“反差”,是叙事的魔法。
没错,叙事。这才是一个fate视频剪辑作品能被人记住的关键。我们不是在做官方PV的复读机,我们是在用自己的理解,去讲述一个新的故事,或者,去深入挖掘一个原有的情感角落。
你可以做一个伊莉雅中心向的视频,用温柔的BGM串起她所有天真和残酷的瞬间,让观众在五分钟内心碎一地。你也可以做一个“王”的群像,把Saber、伊斯坎达尔、吉尔伽美什三位王的理念,用他们自己的台词和画面进行交锋、碰撞,宛如一场发生在剪辑软件里的圣杯战争。
你想过让切嗣和士郎在同一个画面里,跨越时空对望吗?你想过把FSN里Archer的背影和FZ里切嗣的背影叠化在一起吗?这种事,只有我们这些“二次创作者”能做到。我们用蒙太奇,去弥补原作的遗憾,去创造不可能的相遇。这种权力,太迷人了。
而为了实现这一切,技术上的折腾是免不了的。
调色是重塑氛围的利器。想突出宿命的悲凉感?那就抽掉一些饱和度,给画面覆上一层冷色调的薄纱。想强调圣杯战争的残酷与疯狂?那就拉高对比度,让红色更像血,暗部更深邃。FZ的绝望和幻想嘉年华的沙雕,绝对是两种调色盘。
至于转场,别老是用那些软件自带的了。学学电影。用一个相似的动作,比如两个不同角色同样的挥剑姿势,实现无缝转场。用一个眼神的方向,把镜头从A摇到B。或者,干脆利落的硬切,在情绪最高点戛然而止,留给观众想象。这些细节,才是区分一个普通AMV和一个“作品”的真正分界线。
整个过程,是煎熬的。找素材找到眼花,为了对齐一帧音频波形,能把鼠标滚轮搓出火星子。渲染时更是心惊胆战,生怕电脑蓝屏,几个通宵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但当最终成品导出,你点下播放键的那一刻……
当熟悉的旋律响起,当那些你一帧一帧抠出来的画面,按照你的意志流动起来,当角色的情感与音乐的节奏完美共振……那种成就感,那种“我创造了它”的狂喜,足以抵消掉所有的疲惫。
然后,你把它上传到B站,怀着忐忑的心情,等待第一个弹幕,第一条评论。当有人刷“泪目”,当有人说“这个分镜绝了”,当有人告诉你“UP主你简直是我知己”……你会觉得,之前在深夜里和自己较劲的每一个瞬间,都值了。
做fate视频剪辑,不仅仅是技术活儿,它更像是一种告白。你把你对这个故事所有的爱、所有的理解、所有的意难平,全都揉碎了,再重新拼凑起来,呈现给世界。
那是你的令咒,你的召唤,你的,独一无二的圣杯战争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8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