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敢说,每个剪辑师都经历过这种绝望。拿到一条片子,画面再美,BGM配得再燃,只要人声里那股子“滋滋滋”的底噪一出来,完了,整个档次瞬间垮掉。客户可能会说:“哎这个声音是不是有点……”,他还没说完,你心里已经凉了半截。这就是音频的残酷现实,它能成就一个作品,也能毁掉它。而我们今天要聊的,就是怎么用Adobe Premiere Pro这把瑞士军刀,来做一次漂亮的pr视频剪辑降噪手术。
别指望有什么一键“完美降噪”的魔法按钮,不存在的。降噪是个手艺活,更是一门听觉的艺术,得靠耳朵去“盘”,靠感觉去“调”。

新手村的福音:“基本声音”面板
如果你是个刚上路的新手,或者就是懒得折腾那些复杂的参数,那么Adobe Premiere Pro的“基本声音”面板(Essential Sound)就是你的庇护所。这玩意儿简直是Adobe良心发现的产物。
窗口 -> 基本声音,把它调出来。然后选中你那条充满噪音的音频轨道,在“基本声音”面板里,直接给它打上“对话”(Dialogue)的标签。
看到了吗?一堆选项出来了。别慌,我们的目标很明确——找到“修复”(Repair)那一栏。点开它,你会看到“减少杂色”(Reduce Noise)和“减少混响”(Reduce Reverb)。
那个“减少杂色”的滑块,就是你的第一把武器。试着,慢慢地,从左往右拖动它。别手抖,一下拉满,那人声就不是人声了,是机器人念经,声音会变得又干又瘪,充满了诡异的“水声”。正确的做法是:边拖动,边戴上耳机仔细听。找到一个临界点,在这个点上,背景噪音刚刚好被压下去,但人声的质感损失最小。这是一种平衡,一种妥协。
通常,滑块拖到2.0到4.0之间,就能解决大部分轻度的环境噪音了。如果噪音特别顽固,也别轻易超过6.0,那代价太大了。
进阶玩家的战场:“效果”面板
“基本声音”面板好用是好用,但它就像是集成灶,方便,可火力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。当你遇到更刁钻的噪音,比如持续的电流声、空调的嗡嗡声,就得去“效果”(Effects)面板里请出更专业的“大神”了。
在效果面板里搜索“降噪”,你会找到两个核心武器:
降噪效果(De-noise) 这哥们儿比较“粗暴”,但效果立竿见影。把它拖到你的音频片段上,然后在“效果控件”(Effect Controls)里找到它。点击“编辑”(Edit),会弹出一个独立的设置窗口。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那个“总量”(Amount)的滑块。和“基本声音”里的逻辑一样,慢慢调整,用耳朵收货。它的好处是处理能力更强,但缺点也同样明显:下手太重,人声会失真得一塌糊涂。把它想象成一把大扫帚,能扫掉大部分垃圾,但也会扬起一阵灰尘。
自适应降噪(Adaptive Noise Reduction) 这个就智能多了。它的核心在于“自适应”,会自动分析音频里的持续性噪音(比如风扇声、设备底噪),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消除。它更适合处理那些比较“稳定”的 背景噪音 。你都不用告诉它噪音长什么样,它自己会学。虽然它听起来很高级,但有时候处理突发性的噪音或者复杂多变的环境音,效果反而不如“降噪效果”来得直接。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戴着降噪耳机的保镖,能过滤掉持续的嗡嗡声,但对突然的喊叫声就没那么敏感了。
我的个人习惯是,先用“自适应降噪”过一遍,干掉那些最烦人的稳定底噪,如果还有残留的杂音,再小心翼翼地叠加上一个“降噪效果”进行微调。记住,pr视频剪辑降噪的过程,往往是多种效果叠加、精细微调的结果。
终极大法:与Audition联动,实现“手术刀”式降噪
当Premiere Pro里的工具都无法满足你那颗追求极致的心时,别忘了PR有个亲兄弟叫Adobe Audition(Au)。这才是处理音频的终极战场。
在PR里,右键点击你的音频片段,选择“在Adobe Audition中编辑剪辑”。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音频被无缝传送到了Au里。
在Au里,你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波形,而是“频谱频率显示”(Spectral Frequency Display)。这玩意儿简直是声音的X光片。那些噪音,比如一声咳嗽、椅子挪动的吱嘎声、甚至手机的震动,在频谱图上都会呈现出独特的、亮眼的“疤痕”。
你要做的,就是用“修复画笔工具”或者“套索工具”,像在Photoshop里P图一样,框选出这些代表噪音的“疤痕”,然后直接删除或者降低音量。这才是真正的手术刀级别的pr视频剪辑降噪,指哪打哪,精准剔除,对人声的损伤最小。处理完毕后,直接保存(Ctrl+S),PR里的音频会自动更新。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。
降噪之外的思考:别让工具绑架了你
我们聊了这么多工具和技巧,但最后我想说点掏心窝子的话。
首先,最好的降噪,永远发生在录制阶段。用好一点的麦克风,找个安静点的环境,离噪音源远一点……这些前期付出的努力,比你后期在软件里熬夜死磕几个小时要有价值得多。
其次,别追求绝对的“零噪音”。真实世界是有环境音的,完全死寂的声音反而听起来非常假,非常不舒服。有时候,保留一点点无伤大雅的环境音,反而能让你的视频更具沉浸感和真实感。降噪的目标是让主要声音(比如人声)清晰可辨,而不是创造一个真空。
最后,当噪音实在无法彻底根除时,学会“遮丑”。一段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、一些画龙点睛的音效,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掩盖掉那些恼人的底噪。这是一种更聪明的剪辑思维,用加法来解决减法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总而言之,pr视频剪辑降噪的旅程,是一场耳朵与参数的博弈。它考验你的耐心,也提升你的审美。别怕那些“滋滋啦啦”的声音,它们是你成为一个更优秀剪辑师的垫脚石。现在,打开你的PR,戴上耳机,去驯服那些不听话的噪音吧。相信我,当干净通透的人声从音箱里流淌出来的那一刻,你会觉得一切折腾都值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7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