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剪辑视频怎么截取这个问题,几乎是所有想自己动手做视频的人,迈出的第一步,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。一整条长长的素材,黑压压地躺在时间线上,像一座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别怕,今天我就不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,咱们就聊点实在的,聊聊我是怎么从一个对着素材发呆的小白,变成现在能随手“庖丁解牛”的。
这事儿,心态得先摆正。截取视频,你可别把它想成是简单的“删除”。不,完全不是。它更像淘金。你手里那条长长的、可能有点无聊的原始素材,就是那条混着泥沙的河,而你的任务,就是把里面闪闪发光的金子给淘出来。所以,你不是在做减法,你是在做“萃取”。有了这个“淘金心态”,你看待素材的眼光都会变得不一样。

第一关:工具的选择,别被“专业”俩字吓住
市面上的软件五花八门,很多人上来就追求“一步到位”,非PR(Premiere Pro)不用,非达芬奇不碰。结果呢?打开软件,密密麻麻的按钮和窗口,直接劝退。
听我一句劝,工具,顺手最重要。
- 如果你只是想快速处理一下 :比如,手机拍了段视频,只想把开头结尾晃动的部分去掉。那你根本不需要动用那些“大家伙”。
- Windows用户 :系统自带的“照片”应用,你别小看它。把视频拖进去,上面就有个“剪裁”或者“修剪”的按钮。两头一拉,跟拉窗帘似的,想要的留中间,不想要的拉到外面去。简单粗暴,但极度有效。
- Mac用户 :QuickTime Player就是你的神器。打开视频,按下
Command + T
,黄色的选取框就出来了。拖动它,选中你要的部分,点击“修剪”。咔嚓一下,完事儿。 - 手机端 :现在的手机相册,哪个不自带剪辑功能?就那个拖动两边滑块的操作,直观到不需要任何学习。
这些工具的特点就是“快”,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,但对于截取片段这个核心需求,它们做得足够好。
- 如果你想玩得花一点,做点像样的短视频 :那咱们就得上点“正餐”了。
- 剪映(CapCut) :我管它叫“全民剪辑神器”。它把 截取视频 这件事做到了极致的简单。你把素材拖到时间线上,想在哪里断开,就把播放头(那根白色的竖线)移动到哪里,然后,重点来了,点击工具栏里的“ 分割 ”。“咔”,一声清脆的脑补音效,视频就一分为二了。多余的那段,选中,删掉。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毫无学习成本。这就是为什么它能火遍大江南北,因为它真的懂普通人。
- PR (Premiere Pro) :这老大哥地位不用多说。在PR里, 截取视频 的手法就多了。最常用的是“剃刀工具”,快捷键是
C
。按一下C
,鼠标就变成了一把小刀片,想在哪儿切,就在哪儿点一下。切完了,按V
切换回选择工具,选中不要的片段,Delete
删除。但这样会留下一个空隙,对吧?更骚的操作来了:选中不要的片段,按Shift + Delete
,这叫“波纹删除”,它会在删除的同时,把后面的素材自动往前吸附,无缝衔接!另外,还有Q
和W
这两个快捷键,分别是波纹修剪上一个编辑点到播放头、波纹修剪播放头到下一个编辑点。听着复杂,你试试就知道,熟练了之后,剪辑效率能起飞。 - 达芬奇 (DaVinci Resolve) :这是一款猛得一塌糊涂还免费的软件。它专门有一个“快编”页面,就是为了让你风驰电掣地完成 视频截取 。它的逻辑和PR有点像,但更强调通过源素材窗口打好“入点”(快捷键
I
)和“出点”(快捷键O
),然后一键插入到时间线。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处理大量采访或者纪录片素材,先巡视一遍,把“金子”都标记好,然后哗啦啦地一次性放进你的“淘金盘”。
第二关:从“砍柴”到“雕花”——截取的艺术
工具会用了,只是基础。真正拉开差距的,是你怎么“下刀”。
第一遍:粗剪,大胆地砍! 拿到素材,别想着一步到位。先从头到尾拉一遍,进行一次“地毯式轰炸”。把所有明显不能用的、拍废了的、口误的、镜头剧烈晃动的、没对上焦的……通通砍掉!别心疼,这些就是泥沙,留着只会污染你的金子。这一步,要的就是一个“快、准、狠”。你的时间线会从一条长长的完整片段,变成一堆零零碎碎的小块。别慌,这是好事,说明淘金的第一步完成了。
第二遍:精剪,呼吸与节奏 粗剪之后,留下的都是“可能有用”的片段了。现在,才是真正考验你审美和感觉的时候。 精剪 的 截取 ,讲究的是“卡点”。
- 卡对话点 :剪人物对话,千万不要等一句话完全说完再切。可以在最后一个字刚落,甚至还没完全落下的时候就切走,这样节奏会显得非常紧凑。或者,利用J-Cut和L-Cut(别被术语吓到,很简单),就是让上一个画面的声音延续到下一个画面,或者下一个画面的声音提前进来。比如,A正在说话,画面切到B在听的反应,但A的声音还在继续。这种感觉,就像电影。
- 卡动作点 :一个人开门,你可以在他手刚碰到门把手的时候切下一个镜头,也可以在他推开门身体即将进入的瞬间切。一个连贯的动作,通过不同机位的剪辑,会让整个过程充满动感和力量。永远在“动作发生的过程中”去切,而不是在动作完成后的静止状态。
- 卡音乐点 :这是短视频的灵魂!把音乐的鼓点、节拍、旋律的转折点,作为你下刀的“指示灯”。一个重鼓点,配合一个画面的闪现或者转场,那种爽感,谁用谁知道。这需要你反复地听,甚至把音乐的波形图放大,找到那个最精准的节拍点,然后把你的视频片段的头或尾,像磁铁一样吸附上去。
留下“呼吸”的空间 别把所有片段都剪得满满当当,跟赶命似的。有时候,一个恰到好处的停顿,一个长达几秒的空镜,或者一个人物沉默的特写,它的力量比无数个快速切换的镜头还要大。这在剪辑里叫“留白”,就像画画一样。 截取 不仅仅是去掉不要的,也是为了“保留”那些需要静静品味的瞬间。
说到底,剪辑视频怎么截取,技术只是骨架,你的想法和感觉才是血肉。你得多看,看优秀的电影,看你喜欢的博主的视频,别光看热闹,去琢磨他的每一个镜头是在哪里切的,为什么在这里切。然后,就是去练。别怕剪坏,数字时代的好处就是可以无限次撤销。
去吧,打开你的软件,把那条让你头疼的素材拖进去。别想太多,先挥出你的第一刀。当你把第一个废片砍掉,留下第一个精彩瞬间时,那种创造的快感,会让你彻底上瘾。你的每一次点击,每一次拖拽,都在塑造故事的呼吸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5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