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每次刷短视频,看到那些卡点卡得天衣无缝的背景音乐,或者听到朋友手机响起一段独一无二、骚气冲天的歌曲高潮作为铃声时,我心里就痒痒。凭什么我的iPhone铃声还是万年不变的“马林巴”?凭什么我做个Vlog,想用Apple Music里那首歌最炸裂的8秒鼓点,却只能干瞪眼?这种感觉,太憋屈了。于是,我走上了一条探索apple音乐剪辑的“不归路”。
一开始我天真地以为,Apple Music这么牛的App,里面肯定有个按钮,一点,一拖,一保存,搞定。结果呢?我把Apple Music的界面都快盘出包浆了,愣是没找到半个跟“剪辑”沾边的词儿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被库克耍了。花了钱订阅,听歌是爽,但想动它一根汗毛?没门。

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吗?当然不。我的折腾精神不允许。
后来我才发现,苹果把这个能力,藏得特别深,深到你需要启动另一个“大杀器”——库乐队(GarageBand)。对,就是那个图标看起来巨专业,很多人下载了就没打开过的App。别怕,听着吓人,但用它来搞定apple音乐剪辑,其实比你想象的简单一万倍,而且一旦学会,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。
我跟你说,第一次用库乐队做铃声的感觉,简直了。
你打开库乐队,随便创建一个新项目,比如“录音机”。进去之后,别管那些复杂的音轨、节拍器,你的目标只有一个:把歌弄进来。点击那个像砖墙一样的图标,切换到轨道视图,然后再点右上角那个像套索一样的循环图标,找到“音乐”,就能看到你Apple Music资料库里的歌了。注意,有DRM版权保护的歌曲是拖不动的,这是个硬伤,但你自己购买的、或者一些没那么严苛的音乐,还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。
把歌曲拖到音轨上,一条长长的蓝色波形图就出现了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化身为了一个音乐制作人。这哪里是剪辑,这简直是创作!那个波形图,一开始看着头大,但你动动手指,放大它,就能清晰地看到哪里是前奏,哪里是副歌,哪里是情感的顶点。你把播放头定位到你想要的那段高潮的起点,轻轻一点,“分割”,再定位到结尾,又是一下“分割”。然后,把前后多余的部分删掉。
就这么几下。完美。
剩下的,就是那段最精华的、最能代表你心声的旋律。你可以听一下,是不是那个味儿。你甚至可以给它加个“淡入”或者“淡出”,让铃声响起和结束的时候不那么突兀。这波操作,就问你细不细腻?
最后一步,导出。在库乐队里,你不能直接导出成MP3,但你可以把它共享为“电话铃声”。给它起个骚气的名字,比如“女王驾到专属BGM”,或者“别接,可能是老板”。然后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你回到“设置-声音与触感-电话铃声”里,就能在列表最上方看到你亲手制作的大作。
当我的手机第一次在办公室响起我自己剪的那段Lana Del Rey的《Young and Beautiful》时,所有人都回头看我。那一瞬间的满足感,真的,比买个新手机壳还爽。这就是apple音乐剪辑的魅力——它让你的设备,真正刻上了你的烙印。
当然,apple音乐剪辑的用武之地,绝不仅仅是做个铃声自嗨。
现在谁还不拍点东西记录生活?一个好的卡点视频,音乐是灵魂。你用剪映或者CapCut,它们自带的曲库有时候总感觉差点意思,或者干脆就是烂大街的“抖音神曲”。而你Apple Music里收藏的那些宝藏小众歌曲,才是你品味的象征。
通过库乐队剪出你想要的那一段节奏,导出成文件,再通过iCloud或者隔空投送传到你的视频剪辑App里。这样,你的视频就有了独一无二的配乐。当画面随着你亲手剪辑的鼓点、贝斯线精准切换时,那种人乐合一的快感,是任何模板都给不了的。我曾经为了一个15秒的旅行短片,花了一个小时在库乐队里,从一首后摇里抠出了一段层层递进的旋律。视频发出去后,好几个朋友私信问我BGM是什么,那一刻,我觉得那一个小时,值了。
不过,我也得吐槽。我说Apple啊,都什么年代了,你让我为了剪个30秒的歌,还得打开库乐队这尊“大佛”?这个流程,对于小白来说,门槛还是有点高。为什么就不能在Apple Music里,长按一首歌,直接弹出一个“创建剪辑”或者“用作铃声”的选项呢?那该多方便,多直观?这明明是一个巨大的用户痛点,苹果却好像视而不见,非要保持它那套“优雅但繁琐”的逻辑。
有时候,为了图省事,我也会用一些第三方的快捷指令或者App来完成apple音乐剪辑,算是“野路子”吧。它们确实更直接,但稳定性和安全性总让人有点不放心,而且广告满天飞,体验远不如在库乐队里那种沉浸式的“掌控感”。
说到底,折腾apple音乐剪辑,折腾的是一种态度。
它是一种对平庸的对抗,一种对个性化的追求。在这个信息和品味都趋于同质化的时代,能有一点点东西是完全属于“我”的,由“我”创造的,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。
从一段旋律的截取,到一个铃声的诞生,再到一个视频的升华,apple音乐剪辑连接的不仅仅是音频文件,更是我们的情感、记忆和创造力。你想象一下,当那首你循环了无数遍的宝藏歌曲,最精华、最能代表你心情的那一段副歌,在你需要它的时候,精准地、不多不少地响起,那种感觉,真的不是随便找个现成铃声能比的。
所以,别再让你的Apple Music订阅只停留在“听”的层面了。动起手来,去“玩”音乐,去“解构”它,去把它变成你数字生活里独一无二的碎片。相信我,这个过程本身,就和听到那段完美旋律一样,会让你上瘾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4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