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聊到剪辑视频怎么删除片段这个话题,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无数个新手朋友对着时间线上那一长条素材,眉头紧锁、无从下手的样子。就好像手里拿着一把绝世好剑,却不知道怎么把猪肉上那块多余的肥油给剔掉,憋屈不?
别急,这事儿,说难也难,说简单,捅破了那层窗户纸,比呼吸还简单。今天我就不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了,咱们直接上干货,聊聊我这几年在剪辑台前熬夜总结出的“删片心法”。

核心动作:不是“删除”,是“分割”再“丢弃”
首先得在脑子里拧过一个弯儿来:在绝大多数专业或半专业的剪辑软件里,比如你可能在用的剪映、PR(Premiere Pro)、FCPX(Final Cut Pro),甚至是达芬奇,你很少直接“删除”一个片段的中间部分。
你的第一个动作,永远是分割。
想象一下,你的视频素材是一根完整的长黄瓜。你想去掉中间烂掉的一段,你会直接把烂的部分凭空抠掉吗?不会。你肯定是先在那段烂肉的两头,各切一刀。
“咔!”、“咔!”
好了,现在这根黄瓜变成了三段:好的头,烂的中间,好的尾。
接下来,你才会把中间那段烂的,拎起来,扔进垃圾桶。
这个过程,在剪辑软件里一模一样。
找到你的“刀” :每个软件里都有一个长得像刀片、剃须刀片或者剪刀的图标。在PR里,快捷键是 C (Cut的首字母),在剪映里,它就叫“分割”。点一下它,你的鼠标指针就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小刀。
精准下刀 :把播放头(那根在时间线上跑来跑去的竖线)移动到你 不想要 的片段的 开始位置 ,然后,“咔嚓”一下,点鼠标左键。好了,第一刀切下去了。
再次下刀 :再把播放头移动到你 不想要 的片段的 结束位置 ,“咔嚓”,第二刀。
现在,你时间线上那条完整的素材,已经被你成功分成了三块。中间那块,就是你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“废片”。
- 扔进“垃圾桶” :这时候,你需要换个工具。把你的“小刀”换回“选择工具”(通常是个箭头图标,PR的快捷键是 V )。然后, 选中 中间那块废片,它会被高亮显示。最后,按下你键盘上那个尊贵的 Delete 键(或者Backspace键)。
“砰!”世界清静了。
进阶神技:“波纹删除”——不留空隙,片甲不留
当你按下Delete键后,可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场面:中间的片段是没了,但原地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黑色空洞,后面的视频并没有自动补上来。
这就很烦。你还得手动把后面的所有片段,像搬砖一样,一块一块往前挪,才能填上这个坑。如果你的视频很长,轨道很多,这么干简直是噩梦。
这时候,大神和新手的区别就来了。你需要认识一个叫波纹删除(Ripple Delete)的神奇功能。
它的作用就是:在你删除一个片段的同时,自动把后面的所有内容往前吸附,无缝衔接,不留下一丝空隙。就像水面的波纹一样,一石激起千层浪,后面的内容会自动跟上。
怎么用?
- 在PR里,你可以右键点击要删除的片段,在菜单里找到“波纹删除”。或者,更酷炫的,用快捷键 Shift + Delete 。
- 在剪映里,这个功能更友好,通常你删除后,它会自动衔接,或者会有一个小按钮让你选择是否自动衔接。
- 在FCPX里,删除(Backspace键)默认就是波纹删除,它用一种叫做“磁性时间线”的逻辑,天生就能自动吸附,这也是很多人爱它的原因。
记住这个功能,它能帮你省下至少一半的剪辑时间。别再傻乎乎地手动搬运素材了!
另一种思路:“裁剪”——掐头去尾的艺术
有时候,你不是要删除中间的一段,而是觉得一个镜头的开头或者结尾有点啰嗦,想让它短一点。
比如,你拍自己说话,按下录制键后,你可能调整了一下坐姿,清了清嗓子,过了两秒才开始说话。这两秒就是多余的。
这时候,你用“分割”再“删除”就有点小题大做了。
正确的姿势是裁剪(Trim)。
把鼠标移动到那段素材的边缘(开头或结尾),你会发现鼠标指针变成了一个带有左右箭头的方括号 [
或 ]
。
按住鼠标左键,向内拖动。
你会看到,素材就像一根面条一样,被你轻松地“缩短”了。开头多余的部分,或者结尾啰嗦的部分,就这么被“藏”起来了。
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无损的。你随时可以再把它拖回来,找回被你“藏”起来的内容。而分割删除,一旦你后面操作多了,想找回那段被删掉的素材可就麻烦了(虽然有万能的 Ctrl+Z/Cmd+Z
后悔药,但总有失效的时候)。
什么时候用分割,什么时候用裁剪?
- 掐头去尾,微调节奏 ,用 裁剪 。
- 挖掉中间一大段废话、失误、或者不想要的内容 ,用 分割+删除 。
别忘了,你是“人”,不是机器
工具和技巧说完了,但剪辑视频怎么删除片段,最终考验的不是你的手速,而是你的“剪辑思维”。
删除,是剪辑的灵魂。
- 删除犹豫 :把你所有的“呃”、“啊”、“那个”、“就是说”……统统干掉。相信我,观众不想听这些。果断的表达,会让你的视频节奏瞬间提升一个档次。
- 删除多余的镜头 :你拍了一个风景,从左摇到右,又从右摇到左,还推近拉远。你真的需要全部放进去吗?不需要。选最稳定、最有信息量的那三秒钟,其他的, 删掉 !
- 删除无意义的沉默 :除非是为了营造某种特殊情绪,否则,镜头与镜头之间,对话与对话之间的长时间停顿,都会让观众感到不耐烦,然后……划走。毫不留情地把这些沉默的“空气” 剪掉 。
剪辑,就是一个不断“舍弃”的过程。你拍了10分钟的素材,最后可能只用1分钟。这1分钟之所以精彩,正是因为你删除了另外那9分钟的平庸。
所以,别害怕删除。每一次按下Delete键,都不是在破坏,而是在创造。你在用“减法”,雕塑出你最终想要呈现的那个完美的作品。
放大你的时间线,戴上耳机,仔细听,仔细看。找到那些破坏节奏的、多余的、无趣的瞬间,然后,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,冷静、精准地,把它们切除。
这,就是删除片段的全部奥义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4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