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用鼠标一下一下拖了,求求了。我每次看到有人剪视频,右手紧紧攥着鼠标,在时间线上来来回回地拖拽素材、切割、再拖拽……我就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对着几小时素材抓耳挠腮、效率低到令人发指的自己。真的,腱鞘炎都要犯了。
今天,咱们不谈那些花里胡哨的转场特效,也不聊什么复杂的调色理论。就聊一件事:怎么快。怎么把剪辑这件事,从一种折磨,变成一种行云流水的创作。这套PR快速剪辑方法,不是什么独门秘籍,它就躺在你的键盘上,但90%的人,要么不知道,要么懒得用。

键盘,你的另一只手,不,是你的主宰
忘掉鼠标吧,至少在粗剪阶段,把它当成一个辅助定位的工具,而不是你的全部。你的左手,才是效率的发动机。
首先,是宇宙无敌的JKL三键。
- L :正向播放。按一下是1倍速,连按就是2倍、4倍、8倍……飞速浏览素材,简直不要太爽。
- K :暂停。最精准的刹车。
- J :反向播放。和L键一个逻辑,反向快进。
光这三个键,就让你在审阅素材时,告别了用鼠标拖动播放头那种原始、迟钝且极不精确的操作。你需要找到某个画面的那一帧?JKL组合拳打出去,“啪”地一下就定住了,比你用鼠标找半天快了不知道多少倍。
审完素材,要下刀了。怎么下?
用I和O。
- I :标记入点(In)。
- O :标记出点(Out)。
在源监视器里,用JKL找到你想要的片段开头,按下I;找到结尾,按下O。一个完整的、你想要使用的素材片段就被精确地“框”出来了。
然后呢?最关键的一步来了。别用鼠标把它从源监视器拖到时间线上!那是上个世纪的干法!
用逗号(,)和句号(.)。
- 逗号(,) : 插入 。它会把你选好的片段,像一把锋利的刀,直接“插”到播放头所在的位置,并且把你后面的所有素材,都往后顺延。无损插入,天下太平。
- 句号(.) : 覆盖 。它更霸道,会把你选好的片段,直接“覆盖”在播放头后面的素材上。原有的素材?没了,被替换了。
想象一下这个流程:左手在JKL上跳跃,找到素材,IO标记,然后一个逗号,一段素材就乖乖地躺在时间线上了。整个过程,右手可能就动了一下,去选择下一个素材文件。这效率,提升的不是一点半点。
时间线上的“手术刀”:QW大法
好了,素材都扔到时间线上了,现在要做精剪和调整。是不是又要开始用剃刀工具(C),咔咔两刀,然后选中中间不要的,按Delete,再把后面的素材拖上来补齐那个黑窟窿?
停!快停下!
隆重介绍,我愿称之为“时间线之神”的QW大法。
- Q : 波纹修剪(向前) 。它的作用是,从播放头所在的位置,直接删掉“前面”这一段,直到上一个剪辑点。并且,最重要的是,它会自动把后面的所有素材往前吸附,无缝衔接!一步到位!
- W : 波纹修剪(向后) 。同理,从播放头所在的位置,直接删掉“后面”这一段,直到下一个剪辑点。
举个例子。一段采访,中间有句废话。你把播放头放在废话的开头,按I;放在废话的结尾,按O。然后呢?你以为要按Delete?不,你按波纹删除(Ripple Delete)的快捷键(默认是分号键旁边的那个键,但我强烈建议你把它改成一个更好按的键,比如F)。一步,删除并闭合间隙。
但QW更快。你把播放头放在废-话-结-尾-的-那-一-帧,直接按Q,从开头到播放头这一整段废话,瞬间消失,后面的内容自动补上。或者,你把播放头放在废-话-开-头-的-那-一-帧,按W,从播放头到结尾的这段废话,同样蒸发。
QW大法的核心,就是“砍掉并缝合”,它把剪辑师最常做的两三个步骤,压缩成了一个动作。当你熟练之后,你的剪辑过程会像音乐一样有节奏:播放(L),定位(K),砍(Q),再播放(L),定位(K),砍(W)……这才是真正的pr快速剪辑方法。
在时间线上跳芭蕾,而不是搬砖
除了核心的剪辑手法,高效的导航能力同样是拉开差距的关键。
- 加号(+)/减号(-) :这个不用多说了吧?放大和缩小时间线。配合 反斜杠(\) 键(一键缩放到能看到所有素材),让你对整个项目的时间布局了如指掌。
- 上/下方向键 :在剪辑点之间光速移动!想跳到下一个镜头的开头?按一下“下”。想回到上一个镜头的开头?按一下“上”。这比你用鼠标拖着播放头找要快一万倍。配合QW大法,简直是巡航导弹,指哪打哪。
- 波浪号(~)键 :就在Tab键上面。把你的鼠标悬停在任何一个窗口上(比如时间线、节目监视器),按一下这个键,那个窗口就会瞬间全屏。再按一下,恢复原状。看细节、理素材,必备神技。
改变你的思维:剪辑不是绣花
工具是骨架,思维是灵魂。想快,你得改变你的剪辑理念。
先跑起来,再调整姿势。
说的就是粗剪的重要性。不要在第一遍剪辑的时候就去纠结一两帧的精确度,不要去想配乐,不要去想调色。你的第一要务,是把整个故事的骨架,用最快的速度搭建起来。把能用的素材,按照大致的顺序,用上面说的JKL、IO、逗号句号、QW大法,迅速地扔到时间线上。
哪怕很粗糙,哪怕节奏不对,都没关系。先让它从一堆散乱的素材,变成一个有头有尾的、能从头播到尾的“东西”。这个过程,可能只需要你原来三分之一的时间。
然后,你再开始第二遍、第三遍的精修。这时候,你调整的是节奏,是情绪,是细节。因为骨架已经在了,你所有的修改都变得有迹可循。
终极奥义:定制你的专属“乐器”
当你把上面这些都练成了肌肉记忆,你会发现,PR默认的快捷键,有些还是不那么顺手。
别犹豫,去改!
在“编辑” -> “键盘快捷键”里,你可以把整个键盘,打造成你最顺手的战斗武器。比如,我个人就把“添加编辑”(也就是剃刀的功能)从C改成了S,把“波纹删除”改成了D。为什么?因为我的左手最常放在ASDF这一排,QW、AS、D,几乎囊括了我80%的操作,手指移动范围极小。
这才是pr快速剪辑方法的终点——不是去记别人的方法,而是创造一套完全属于你自己的、符合你肌肉记忆和思维逻辑的工作流。
到那个时候,剪辑对你来说,就不再是繁琐的技术操作,而是用键盘在时间线上进行的,一场酣畅淋漓的表达。把鼠标扔一半,你的剪-辑速度就能快一半,信我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2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