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新人学剪辑,最怕的就是上来就被那些理论啊、各种参数啊给唬住。什么帧率、码率、分辨率,白平衡、曲线调色,听着就头大。我觉得吧,一开始,你真没必要啥都弄明白。就像学开车,你得先知道油门刹车方向盘是干嘛的,能把车开起来,至于什么发动机原理、变速箱结构,那是后话,等你开熟了再说。
所以,第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:选一个软件,然后就是干!别纠结用哪个。Final Cut Pro X(FCPX)?Premiere Pro(PR)?达芬奇(DaVinci Resolve)?剪映?必剪?一大堆。在我看来,如果你用苹果电脑,FCPX是个不错的起点,界面相对友好,功能也够日常用了。Windows系统的话,PR是业界标杆,功能强大,但对电脑配置要求高点儿,界面也复杂些。达芬奇现在功能也越来越牛,尤其调色很专业,但对新人来说上手可能有点儿陡。

那剪映、必剪这些手机或者轻量级桌面软件呢?我觉得用来练练手、做点简单的短视频,特别好!它们操作逻辑更简单,容易出效果,能让你快速体验到剪辑的乐趣和成就感,这对于建立信心超级重要!别眼高手低,觉得用这些显得不够专业。能把东西做出来,有人看,有反馈,这就是最好的开始。等你把这些玩溜了,再往PR、FCPX这些大家伙上跳,你会发现很多概念是相通的,上手速度会快很多。
选定了软件,下一步干嘛?找教程,然后跟着练。注意,是“跟着练”,不是光看不练。B站、YouTube、慕课、网易云课堂……教程多得是,免费的付费的都有。找那种针对新手的系列教程,别上来就啃那些讲高级技巧的。一步一步来,从怎么导入素材,怎么剪切、复制、粘贴片段,怎么加个转场,怎么打上字幕,怎么导出视频,这些最基础的操作学起。
跟着教程做的时候,别怕暂停,别怕倒回去重看。每学一个新功能,就打开你的软件,找点自己的素材或者教程提供的素材,亲手操作一遍。你会发现,教程里看着挺顺溜的,自己上手可能就卡壳了,鼠标点不对地方,快捷键记不住。这太正常了!这种磕磕绊绊才是学习的过程。多动手,多试错,肌肉记忆慢慢就有了。
说到素材,新人最容易没素材或者不知道用啥素材练手。网上有很多免费的素材网站,比如Pexels Video, Pixabay Video。先用这些练呗。或者,最方便的,就是拿你自己的手机拍点东西!拍段猫猫狗狗,拍段做饭过程,拍段上下班的路。自己拍的素材,你最熟悉,也最有亲切感,剪起来更有动力。而且,通过自己拍摄,你还能慢慢理解视频是怎么构成的,哪些镜头好用,哪些不好剪,这对你将来剪别人的素材也有帮助。
模仿,绝对是新人学习的必经之路。看你喜欢的视频博主是怎么剪的?他们的视频节奏怎么样?转场、字幕、背景音乐是怎么用的?别光看个热闹,带着学习的心态去“解剖”人家的视频。甚至可以找一个你喜欢的视频,试着去模仿它的剪辑风格、节奏感。不是让你抄袭内容啊!是模仿手法。比如人家一个镜头切下一个镜头的时候,用了什么转场?背景音乐在哪里进、在哪里出?字幕是怎么弹出来的?你试着用自己的素材,去实现类似的效果。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,你会逼着自己去琢磨软件里的各种功能,去查教程,“这个效果怎么做?” 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,效率是最高的。
别指望学个一两天就能剪出啥惊天动地的片子。耐心!耐心!耐心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剪辑这玩意儿,熟练度太重要了。一开始剪一个五分钟的视频,可能要花你好几个小时,甚至一整天,光是找素材、对时间线都能让人抓狂。剪着剪着,可能软件突然崩了,或者发现一个地方怎么都对不上。当时我简直快哭了!但熬过去就好了。剪得多了,你会越来越快,越来越顺手。以前要查半天的操作,现在一秒钟按个快捷键就完成了。
除了技术操作,剪辑更是一门艺术,它考验你的审美。同样一堆素材,不同的人剪出来完全不一样。一个好的剪辑师,能赋予素材生命,用节奏、音乐、画面把观众带入情绪。那怎么提高审美呢?多看!看优秀的电影、纪录片、短片、广告片,甚至别人发的短视频。看的时候别光顾着看故事,多注意人家的镜头是怎么组接的,画面颜色怎么样,音乐用得妙不妙。看多了,潜移默化地,你的“剪辑品味”就上来了。
音乐!这玩意儿在视频里太重要了,绝对是灵魂!一个视频配上合适的音乐,效果能翻好几倍。学着怎么找音乐,怎么根据视频内容选择音乐,怎么调整音乐的音量和节奏,让它和画面、叙事完美配合。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,需要多听多感受。
字幕看着简单吧?打字谁不会啊?但要把字幕打得又快又准,排版美观,跟视频内容、说话节奏对上,也是个体力活加技术活。尤其现在很多短视频流行各种花字,动态字幕,那更得花心思去琢磨怎么实现。
调色?那是更进阶的魔法了。一开始你可能只会拉拉亮度对比度。慢慢地,你会想让画面更有电影感,或者更有某个特定的氛围。这就需要学习调色了。调色就像给画面化妆,能极大地改变视频的风格和质感。这块儿水很深,慢慢来,别急。
还有个东西叫创意。很多人觉得学剪辑就是学技术,技术牛了创意自然就来了。在我看来不完全是。创意很多时候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它是基于你对素材的理解、对工具的掌握,以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,一点点琢磨出来的。创意也来自于生活观察,来自于你看到的一切有趣的东西,然后你想着用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。别等着创意灵光一闪,多动手剪,多尝试不同的组合,在“玩”的过程中,创意可能自己就冒出来了。
所以你看,学视频剪辑,技术操作只是其中一部分,审美、对音乐的理解、甚至一点点创意和想法,都揉在里面。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技能,更像是你把想法变成画面的一种能力。
新人学习,最忌讳的就是啥都想一步到位,或者觉得学几天没看到明显进步就放弃了。没人能一口吃个胖子。别怕自己剪得烂,谁一开始不是呢?第一个视频可能只有你自己觉得好看,第二个可能你朋友捧场说不错,第三个可能发到网上有人给你点赞了…… 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。
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就当是个有趣的摸爬滚打的过程。多练习,多模仿,多看,多想,最重要的是,保持耐心和那股子想要把东西做出来的热情。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把工具用活了,用它去表达你心里的东西,这才是最酷的。加油,未来剪辑师!这条路,虽然有时会让你抓耳挠腮,但当一个视频在你手中慢慢成形,最后呈现出你想要的效果时,那种成就感,真的无与伦比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8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