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得明白,HDR(High Dynamic Range,高动态范围)这名字可不是白叫的,它最大的能耐就是记录下比传统SDR(Standard Dynamic Range,标准动态范围)更宽广的亮度范围和色彩范围。简单说,就是那些以前在SDR里会“死黑”或者“过曝”的阴影和高光区域,在HDR里都能看到更多的细节。想想看,大太阳底下,天空的云彩纹理、地上的影子里的小石头,这些都能清晰呈现,那画面冲击力,啧啧!
那问题来了,怎么把这种冲击力在剪辑后保留下来,甚至做得更好看呢?这可不是换个软件就能解决的,这涉及工作流程、项目设置、调色思路、还有最让人头疼的导出和兼容性问题。

上来第一步,你的剪辑软件得支持HDR。现在主流的像Adobe Premiere Pro、Final Cut Pro、DaVinci Resolve(达芬奇)基本都支持HDR工作流了。特别是达芬奇,在色彩管理这块儿那是公认的强项,很多人玩HDR都倾向于它。软件有了,把你的HDR素材(比如HEVC编码的,色彩空间可能是Rec.2020,伽马可能是HLG或PQ)导入进来。这时候可能会遇到我前面说的“灰蒙蒙”问题,别慌,这通常是软件还没完全理解你的HDR素材,或者你的项目设置还没对。
项目设置,这绝对是HDR剪辑的第一道坎,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。你得告诉软件,你现在要处理的是HDR内容,而且是遵循哪个HDR标准(比如HLG或者PQ)和使用哪个色彩空间(最常见的是Rec.2020)。在Premiere里,你得在序列设置里找到色彩管理那块儿,设置好工作空间;达芬奇就更专业一些,有强大的色彩管理系统(Color Management)。如果这一步设置不对,素材导入进来可能就被软件误解了,导致颜色不对、亮度不对,后面再怎么调都费劲。我第一次搞的时候,光是搞明白HLG、PQ、Rec.2020、Rec.709这些乱七八糟的缩写和它们之间的关系,就花了好几天,感觉脑子都要炸了。
剪辑部分嘛,其实和SDR剪辑大同小异,就是剪切、拼接、加转场那些。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你得实时在一个支持HDR显示的监视器上预览你的画面!这一点太太太太重要了!没有HDR监视器,你在SDR屏上剪HDR,看到的画面跟你最终导出的效果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。你在SDR屏上觉得亮部细节OK,到了HDR屏上可能已经过曝了;你在SDR屏上觉得暗部细节看不见,到了HDR屏上可能发现里面藏着好多信息。所以,想要认真剪HDR,一块像样儿的HDR监视器(或者苹果的XDR显示器、一些高端的HDR电视作为参考屏)是必需品,不然你就是在盲人摸象,纯靠猜。
重头戏来了——调色!HDR调色跟SDR完全是两个星球的事儿。SDR调色主要是在一个相对窄的亮度和色彩范围内做文章,你提亮一点暗部,压暗一点亮部,颜色饱和一点,对比度高一点,基本也就那样了。但HDR不一样,你手握着巨大的信息量,调色的目标是怎么把这些信息漂亮地呈现出来。
你得学会利用HDR的高光和阴影优势。比如,拍日落的场景,SDR里太阳旁边可能就是一片白,没有细节;HDR里你可能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光晕、甚至太阳本身的纹理。调色时,你要做的不是把它压死,而是精细地控制这个区域的亮度和色彩,让它既刺眼有力量,又不至于过曝到丢失所有信息。同理,阴影里,你可能想提亮一些让观众看到藏在里面的东西,但又不能提得太亮,那样画面会“灰”掉,而且容易拉出恶心的噪点。这就像走钢丝,如何在保留动态范围的同时,让画面有层次、有质感, это requires skill and a good eye.
而且,HDR调色往往需要更精细的工具。传统的曲线、色轮当然可以用,但很多HDR工作流会配合更专业的色彩管理系统和工具,比如达芬奇的节点流程,可以更精准地控制不同亮度区域的色相、饱和度、亮度。别想着直接套SDR的LUTs上去,那基本上会把你的HDR画面毁掉。很多SDR的LUTs设计时就没有考虑那么大的亮度范围,直接用很可能导致高光溢出或者阴影死黑。
调完色,你以为大功告成了?少年,你还是太年轻了!导出环节又是一个大坑。你导出的文件,需要在各种设备上都能正确显示才行。现在不是所有设备都支持HDR播放,也不是所有平台都支持上传HDR。
最常见的需求是,你剪辑了一个HDR版本,但还得弄一个SDR版本出来,给那些不支持HDR的设备看。这个过程叫做SDR降转(SDR Downconversion)或者色调映射(Tone Mapping)。软件自动降转的效果嘛……emmm,很多时候不咋地,画面可能变得平淡无奇,高光压得太死,颜色也怪怪的。这时候你就得手动来做色调映射了。这又是一个技术活,怎么把HDR里那些极亮、极暗的细节优雅地压缩到SDR有限的范围里,同时尽量保留画面观感,不让它看起来像“洗过”一样。有些软件提供了专门的HDR转SDR工具,可以调整映射曲线什么的,多试试吧,没有银弹。
导出HDR版本呢?通常选择HEVC(H.265)编码,因为它的压缩效率高,而且支持HDR元数据。导出设置里一定要勾选或者确认输出了正确的色彩空间(Rec.2020)、伽马(HLG或PQ)以及HDR元数据。否则,即使文件里包含了HDR信息,播放器也可能无法正确识别和渲染,结果就是你在SDR设备上看到灰蒙蒙的,在部分HDR设备上可能也显示不正常。
至于平台上传,YouTube和Vimeo目前是比较友好的,它们支持识别和处理HDR视频。但上传前最好查一下平台的具体要求和建议设置。国内平台对HDR的支持目前还在逐步完善中,有时候需要一些变通或者特定的编码方式。
总而言之,HDR视频剪辑不是SDR剪辑的简单升级,它是一整套需要重新学习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。从项目设置到实时监看,从调色到导出,每一步都有新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。别怕踩坑,多看教程,多实践,多在不同的显示设备上看看自己的作品,才能慢慢摸清门道。HDR带来的视觉效果确实震撼,但要把它驯服,变成你手里的一把利器,得费点功夫!不过话说回来,当你看到自己剪出来的HDR视频在HDR显示器上熠熠生辉,那种成就感,嘿,值了!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740.html